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

ID:36210448

大小:4.50 MB

页数:179页

时间:2019-05-07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_第1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_第2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_第3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_第4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现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音乐史 近现当代篇(1840年~今)第五章中国现代音乐(民国中后期,1919~1949年)概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民主革命斗争进入到新阶段。从1919至1949的30年中,我国人民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现代音乐的发展基本上同这3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步。从音乐作品的体裁看,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以歌曲体裁的创作成果最丰硕、水平最突出、影响最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一部近现代

2、音乐史就是歌曲史。其原因与时代背景和创作主体的特点有关。近现代时期关系民族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注入民主救国、抗日救亡、解放战争等纷纭迭起,一浪高过一浪。革命音乐工作者在利用音乐这一武器来“言其志”时,需要选择一种最方便创作、最迅速传播、最能为大众所接受的体裁。同时,当时的革命工作者大多属于自学成才类型,还不具备创作更复杂的大型体裁的专业条件,因此,选择歌曲这一能够作出快速反应的体裁,也是顺理成章的历史必然。尽管这30年中,我国的音乐文化受到战争影响,但仍然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西洋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相应的音乐活动形式也在这30年同我国人民的

3、革命斗争和音乐艺术实践相结合,并得到了一定发展;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朝着同时代要求和人民生活相结合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各种“新式音乐社团”,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使我国处于山河破碎,灭种亡国境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音乐运动很快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音乐家和优秀音乐作品,把新音乐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罕见的,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小型声乐体裁得到了突出发展,大型声乐体裁也进行了探索,特别是黄自和冼星海在

4、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为我国后来的大型声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榜样。“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音乐曾受到广泛欢迎。随着各解放区新秧歌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以民间歌舞为基础的“秧歌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新歌剧”。教学目的:通过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各种音乐社团和这些社团对中国新音乐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了解。第一节“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 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背景“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国内出现了兴办各种新文化事业,建立各种“新式文艺学术社团”以及出版发行各种报刊和出版物的风气。新式音乐社

5、团的主要工作①通过举办各种“音乐讲习会”等活动,组织有关中西音乐理论的学习。更广泛地传播中外音乐知识;②进行有关西洋音乐理论的介绍和翻译,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以及关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出版各种音乐书刊进行交流和推广新音乐活动;③组织和进行了许多音乐创作活动和各种音乐演出活动;较重要的音乐社团:“北大音乐研究会”(北京)、“中华美育会”(上海)、“北京爱美乐社”(北京)、“国乐改进社”(北京)、“大同乐会”(上海)等。特别是上海的“大同乐会”,从1920年发起组建到40年代,是这些音乐社团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一个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团结和

6、组织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家,在挖掘、整理和推广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及在民族乐器的改革方面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音乐社团性质:业余性质,但其宗旨基本接受了蔡元培提出的有关“美育”的主张,在当时对反对封建文化和旧思想的束缚,对推动新音乐的传播和促成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同乐会”前身是“琴瑟乐社”,1920年12月郑觐文(光裕)在蔡元培、叶恭绰、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人的赞助下在上海创建,并兼乐务主任,主要教师有汪昱庭、杨于铺等,会址设在爱多亚路(现延安东路)1004号。大同乐会有一个30余人的乐队,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民族乐队。“大同乐会”在对古老乐器

7、及古乐的挖掘、整理,以及对传统乐器的继承与改革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突出成就。初步确立了民族管弦乐队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个声部,各个声部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高、中、低音声部乐器的组合结构。大同乐队曾改编了几首民族器乐合奏作品,如《国民大乐》、《春江花月夜》等。大同乐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专业人才,其中有卫仲乐、柳尧章、许光毅、郑玉荪、陈天乐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同乐会迁往重庆,不久便停止活动。照片为大同乐会演奏《国民大乐》。由明星影片公司于1933年4月9日晚8时,拍成新闻纪录片,包括郑觐文古琴独奏,曲名不详,送往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民乐合奏--

8、-《春江花月夜》旋律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