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

“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

ID:36211177

大小:2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_第1页
“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_第2页
“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_第3页
“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州三十一中“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中的实施策略兰州三十一中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核心理念中强调“五化”,即: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简约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多个问题少量化)、抽象问题趣味化、理论问题生活化。它的课堂结构设定为“三问三议一测”。具体操作过程为〈1〉(小组内)预习、质疑、讨论;〈2〉、(就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质疑、讨论;〈3〉、(教师)提出问题、全班讨论;〈4〉、(考考你、难难你)学生制题、互相检测。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紧扣“三问三议一测”,力求做到“五化”,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把“问

2、题教学法”的课堂构成浓缩为:[情境激趣]——[预习落实]——[预习回顾]——[课堂回眸]四部分,来承载“问题教学法”的课堂结构——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节为例:【情景激趣】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决定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问题一地球最多能容纳多少人问题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一、(小组内)预习、质疑、讨论预习要求:第一步,用4-5分钟统揽教材内容,并把基础知识圈点、勾画出来,加强理解。第二步,用3-4分钟,把预习收获

3、落实在配套练习“知识互动”部分。([预习落实1])第三步,梳理疑难,并以同桌为学习小组讨论;形成问题提问。【预习回顾】([预习落实]2)(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是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一般而言,环境承载力也可称为环境人口容量,衡量它的指标是。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以及地区的开放程度(成)。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存在、悲观论、介于之间的三种观点。持第三种论点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容量在亿左右。(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

4、又不妨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2、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3、目前,人类社会出现了人口、人口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和问题。4、《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亿左右。二、(就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质疑、讨论三、(教师)提出问题、全班讨论四、(考考你、难难你)学生制题、互相检测【课堂回眸】(学生完成)对地理学科“问题教学法”课堂结构的诠释如下:1、情境问题的情境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使之产生真正的引领统摄作用,并自然过渡到教材内容。2、在预习、质疑、

5、讨论即第一环节中。目前我们的预习有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两种,无论用那一种学生预习方式,都要有预习落实的具体时段和方式。目前我们惯用的方式是:第一步,用4-5分钟统揽教材内容,并把基础知识圈点、勾画出来,加强理解。目的使学生对照文本,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第二步,用3-4分钟,把预习收获落实在配套练习“知识互动”部分。目的是利用配套练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产生对文本第一次自主学习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对新知识尽最大可能地有整体认识把握,甚至融会贯通,或使自己的疑难显山露水。这两步的主旨是发挥学生个体主体作用,养成自主学习、勇于体验的学习品质。其中跟进的第三步是学生在小组

6、中“疏理疑难,形成共性问题”提问,它主要是为了体现互助学习,实现“兵教兵”;第四步“预习检查”(回顾)实质是教师对本节知识点整体性、准确性的强调,尽量用填空、要点式的设问方式保证知识信息不走样、知识范围不遗漏。教师通过随机性抽查就是对第二、三环节进行课堂随时预设的难度、宽度、向度的心理准备,抽查中并不强求学生都能一一回答,都能准确回答显示课堂效果的优劣,相反,这一步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才是二、三环节丰满与贫瘦的决定性要素。也可视为“问题三步生成法”的有效过程。以上也是“一问一议”的完整显示。3、一般来说二、三环节是在交替进行的。但一定要放大第二环节中:学生提问,(

7、全班)讨论,即“一问一议”中的“议”,必须是让问题在学生讨论小组即学习共同体中讨论完成,且不可把“问题教学法”简化成“问答式”教学,要着力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是在小组内交流完成的,也不可随意拆散解体学习小组。这两个环节的主旨不是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要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探究合作的方式,是学生问题、教师问题对教材内容的张扬与对教材内容深度、难度、整体性的挖掘和触及。另外,二、三环节的交替进行,也是教师预设问题与学生小组问题矛盾发展的过程。正常状况下,这个过程是教师预设问题被一个个学生小组问题所削减、所取代,教师预设问题渐少,学生知识

8、生成渐多,是此消彼长的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