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学案

《童区寄传》学案

ID:3621127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童区寄传》学案_第1页
《童区寄传》学案_第2页
《童区寄传》学案_第3页
《童区寄传》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童区寄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津市第三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学)案班第小组姓名:________课题:主备人:吴娅妮审阅:丁俊平、徐文贵、薛彬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借助课下注释、字典或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学习难点疏通文意学法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课时2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1、本文选自《》。作者柳宗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唐宋八大家之一。2、了解课文背景。3、解题:童区寄传。童: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区(ōu)寄:姓区名寄。传,是古代传记文学的一种,指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2、。一般用来描写帝王将相,奇人异事,而柳宗元的这篇文章记叙的却是一个普通小孩子区寄的事迹。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字词读音,句子停顿。1、练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1、郴州()荛()牧儿也2、布náng()其口3、以fù()背刃4、遽()日5、虽疮手勿惮()6、两郎僮()7、与衣裳()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段话(先自己翻译,再小组合作订正翻译)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反接:恐栗:贼易之:一人去为市: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2)以缚即炉火烧绝之(3)虽疮手勿惮(4)寄伪儿啼

3、,恐栗,为儿恒状(5)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6)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7)贼易之,对饮酒,醉4、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虚同“墟”词类活用:(1)布囊其口:囊,名词用作动词,蒙住,堵住。(2)一人去为市:市,名词用作动词,买卖。(3)以缚背刃:背,名词用作动词,靠,用背靠。特殊句式:省略句:二豪贼劫持(之)。省略了宾语“之”(他,指区寄)四、学后记河津市第三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学)案班第小组姓名:________课题:主备人:吴娅妮审阅:丁俊平、徐文贵、薛彬时间:2011、12、12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区寄

4、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2、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学习难点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学法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课时2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复习文章大意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2、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和对手的哪些弱点?3、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4、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5、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

5、起了什么作用?6、读了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可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7.通过本文作者还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说说区寄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五、拓展延伸归纳本文的成语六、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