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 (2)

《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 (2)

ID:36211540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 (2)_第1页
《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 (2)_第2页
《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 (2)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受挫折的考验》教学设计一、对应的课标内容: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1.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二、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

2、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景法引入新课,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让学生列举名人的挫折,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挫折,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教学重点:掌握四种锻炼方法:教学难点: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

3、于实践,并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名人、英雄和模范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和故事四、教学流程:3(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名人故事会】图片展示:邓亚萍、桑兰、邰丽华、霍金、贝多芬、张海迪、周月锋问:你们了解这些名人吗?谁来说说他们的精彩故事?(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讨论:他们身上的哪些宝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积极开拓进取)教师补充:挫折、挫折感的涵义。(二)联系实际,分享交流【

4、分享成长中的烦恼】我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的一次挫折;当时我是如何面对的?(三)榜样教育,构建新知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呢?1.正确认识挫折——自我疏导【说一说】谁的想法对?用书本上宇秋和李芳的故事,得出:对挫折的不同认识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要正确认识挫折,学会调整,及时自我疏导。注意强调自我疏导与自我开脱的区别。2.敢为天下先——探索创新【小竞赛】说出发明者是谁。【奇思妙想】你有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吗?【阅读分析】历史,是一代一代探索者的脚步踩出来的;文明,是一代一代开拓者创造的。试想:如果没有富兰克林冒着

5、触电身亡的危险,在雷雨交加的天气进行放风筝的实验,就不会有雷电与上帝的分家;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冒险飞行,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太空遨游。结论:要培养不畏挫折,勇于开拓进取的品质就应当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激发自己探索创新的热情。他给予了人们战胜挫折的精神和勇气。3.培养高尚的志趣人们常说: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辉煌成就,无一不与他们痴迷的兴趣有关。3(【说一说】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大批人被称为“狂热的科学家”,你能说出几位吗?请讲讲他们的故事。)刚才同学们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兴趣

6、是最好的老师,也许同学们今天的兴趣,会造就出明天的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因此发展高尚的兴趣,有助于同学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有助于同学们成功成才。【议一议】有人认为,人的兴趣是天生的;所有的兴趣是否都有助于同学们成功成才呢?因此发展高尚的兴趣,有助于同学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有助于同学们成功成才。4.适当转换追求目标他们实现目标容易吗?该怎么办?近视——飞行员色盲——画家矮个——篮球运动员如果因不具备某种才能或生理上有缺陷,在实现自己愿望过程中遇到挫折,不应一味追求,可以调整追求目标,寻求更合理的努力方向。(四)拓展延伸,

7、合作探究【让我来帮助你】(五)情感升华,知行一致活动一:【说句心理话】:挫折面前我会……活动二;【一切看行动】:完成《应对挫折的计划》表格【结束语】(歌曲欣赏:《阳光总在风雨后》)最后,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没有越不过的坎,没有趟不过的河。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能以乐观豁达的胸怀,以勇敢无畏的精神,以我们的聪明才智,我们一定能经受住挫折的考验,让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