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 (2)

背影教案 (2)

ID:36237443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背影教案 (2)_第1页
背影教案 (2)_第2页
背影教案 (2)_第3页
背影教案 (2)_第4页
背影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影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背影》教案玉泉中学孟静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重点1.望父买橘2.情境教学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三页彩图。图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大家知道吗?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学生回答)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

2、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三、检测字词,积累常识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

3、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拭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注的对不对。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

4、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正是因为是父

5、亲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才有了我们课文《背影》这个故事。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⑵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望父买橘,刻画背影;⑶第三次呢,对,还是这一

6、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⑷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五、重点分析,体会中心好,课文四写背影,我们都已经把他们找出来了,我们看一下,是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好,那我们就精彩回放一下,看作者是怎么样来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去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布同学们找找看,作者朱自清当时是什么衣服啊?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

7、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沉重的背影!)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蹒跚的背影!)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象父亲买橘子的情景。同学们,既然买橘子这么艰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