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ID:36254868

大小:1.15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5-0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朱建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素质教育缘起少数学生→全体学生片面发展→全面发展被动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世界课程教学发展回顾二.社会变迁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影响原理:社会变迁→人才质量观→教育质量观→课程、教学的改革二十世纪世界课程教学发展的轨迹1.知识本位阶段*社会特点:知识增长速度、陈旧率有限*教育应对:以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课程的特点:以知识为唯一的课程要素*教学的特点:讲解、演示、验证性实验教师信奉的教育格言:“知识就是力量!”2.智力本位的阶段*社会特点:知识增长加速、陈旧率加速冷战时超级大国的争霸*教育的应对:鱼→渔金子→点石

2、成金的指头*课程的特点:知识、方法双逻辑主线教学的特点:强调发现、探索探索的过程:偏重方法、技能教师信奉的教育格言:方法比知识更重要3.人本位阶段社会的特点:科技高速发展对社会的双重作用教育的应对:颈部以上的教育→全人教育(完满人格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目标的多元化三维课程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信奉的教育格言:还教育的另一半21世纪初初见端倪的社会特点:智力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教育的应对:强调创新精神(原创)、信息能力、环境意识……中国课程改革形势二是失败不行一是不改不行三是逐步推进期盼让课程改革成为学生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契机。物理课程标准回顾课程标

3、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1.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一维变为三维;2.倡导自主、合作和

4、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3.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4.展现自然科学的人文价值。物理学大师座右铭:决不轻易地迈出第一步。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动力来自兴趣理想就是方向成就在于坚持荣誉有待机遇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

5、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

6、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

7、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成就与局限性物理1(36学时)物理2(36学时)科学内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改革不忘继承。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系实际,突出STS的观点。教科书的编写原则课程具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8、1.学习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