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龙+开题报告

沈玲龙+开题报告

ID:36259771

大小:24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7

沈玲龙+开题报告_第1页
沈玲龙+开题报告_第2页
沈玲龙+开题报告_第3页
沈玲龙+开题报告_第4页
沈玲龙+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玲龙+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姓名:沈玲龙学号:200706217123指导老师:蔡成岗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0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目录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主要参考文献致谢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一些营养素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相对减少,而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则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医药和食品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葡

2、聚糖(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生理功能越来越关注。β-葡聚糖作为葡萄糖的高聚物,因其葡萄糖苷键为β-1,3键而得名,可以区别葡聚糖(Dextran)(E.J旺达姆等,2004)。β-1,3-葡聚糖(glucan)是-类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地衣)和植物中的大分子多糖,主链以β-1,3-D-葡萄糖苷键连接,通常还具有一定比例和大小的β-1,6支链。在酵母等真菌细胞壁中含量较高,达20-25%细胞干重(Nguyenetal,1998),对于生物保持自身结构完整和防御外来侵害具有重要作用。在植物

3、细胞壁中β-葡聚糖称作callose,是植物组织的重要结构成分,同时也存在于粮食作物大麦、燕麦中,与β-1,4葡聚糖共存,在燕麦和大麦中含量分别为(2%-4%)和(2%-10%)。字太多了感觉,简洁重要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医药β-葡聚糖应用领域化工食品化妆品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酵母是最古老、最常用的食品工业微生物之一,且葡聚糖是存在于酵母细胞壁中的主要多糖,通常占细胞干物质总量20-25%。主要研究内容:1.酵母培养优化2.葡聚糖提取、分离纯化(为主)3.检测与性质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葡

4、聚糖。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通过对酵母细胞的培养和优化获得酵母菌后,研究酵母细胞的自溶条件,使细胞壁和细胞内容物分离,之后对碱提取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温度等过程进行条件优化;在获得葡聚糖粗品的基础上,研究纯化方法,获得纯品β-葡聚糖。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葡聚糖提取:提取,分离纯化步骤:自溶裂解:理化处理(工艺控制)→→碱提取→→酸中和→→离心→→去上清液→→洗涤→→得粗品→→测多糖含量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工艺确定:自溶裂解温度:确定最佳温度(54℃)外加破壁酶:复合酶(主要包括蛋白酶和葡聚糖酶)原料预处理:自溶

5、促进剂(乙醇:质壁分离剂,质量分数1%-3%比较合适)NaCl添加:(渗透压,质量分数以2.5%为佳)碱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碱用量(加碱比:碱溶液体积:酵母残渣重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酵母细胞壁多糖的提取。酸中和种类的选择分别用盐酸、硫酸、醋酸进行中和,比较三者的多糖得率与相对纯度。脱蛋白方法比较分别用等电点沉淀法、三氯乙酸法和Sevag法脱除蛋白。具体的实验结果或者参数如需试验确定,不用在开题中体现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检测与性质研究:定性分析:结构确定:酸水解、纸层析确定单糖组成;紫外、红外光谱确定

6、结构组成。(不要写了,未做)定量分析:总糖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可以工艺优化后确定下,再补充测蛋白)分子量:凝胶层析、离子色谱(还做的话让08师妹跟你做)本实验主要以葡聚糖的提取以及所提取的葡聚糖多糖含量的测定为主。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酿酒酵母→→自溶处理,条件优化→→碱法提取→→温度、时间、浓度优化→→酸中和,干燥→→分离纯化,脱蛋白,凝胶层析→→工艺确定和β-葡聚糖制备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09.6-2009.9:酵母培养优化;酵母自溶工艺条件确定;2009.10-2010.

7、2:β-葡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获得温度、碱浓度、时间等条件;探索β-葡聚糖纯化条件;整理数据投稿2010.3-2010.5:β-葡聚糖的纯化;整理数据并结题。主要参考文献[1]王淼,酵母免疫活性葡聚糖的研究也开发[J].无锡轻工业大学[2]E.J.旺达姆[比]等主编.生物高分子.第5卷.多糖Ⅰ.原核生物多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305-329[3]NguyenT.H,FleetG.HRogersP.L,Compositionofthecellwallsofseveralyeastspecies.Appl

8、iedMicrobiologyandBbiotechnology.1998.50:206-212[4]邵明丽等.酵母细胞壁对动物机体的免疫作用及作用机理[J].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2002.(05):26-27[5]王淼,玉添,母葡聚糖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1.(02):32-33[6]傅冠民.羧甲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