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ID:36268434

大小:394.0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07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_第1页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_第2页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_第3页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_第4页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中医认为引起发热的原因—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病因病机外感发热主要是四时气候不正,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外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发热是邪正相争的表现,往往具有六经传变或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其发病特点是较快、较急、变化较多,而且与季节时令关系较密切。因此,护理工作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辩证分型1.表证:(1)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或,脉浮紧等。(2)风热表证::恶寒轻,发热重,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或薄黄

2、,脉浮数等辩证分型2.半表半里证:高热或寒热往来,面赤,目眩,心烦,胸胁满闷,口苦恶心,口渴纳呆,舌苔薄白或黄燥,脉弦。里热证为外感表邪内传人里,侵犯脏腑而成(1)热郁阳明:有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渴喜冷饮,苔黄而干燥,脉洪大等。(2)热入心包:发热甚,烦燥不安,神昏谵语或发斑疹,或见衄血,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脉洪大或细数。三护理1 .护理评估a 生命体征。b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c 心理社会状况。 d 辨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发热的护理降温的护理物理降温药物降温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a 按中

3、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c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d 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e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2. 护理要点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 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b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c 吐血、咯血、衄血、便血、溺血等情况。d 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e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2. 护理要点3. 给药护理: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

4、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2. 护理要点4. 饮食护理a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b 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c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2. 护理要点5. 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3. 健康指导1 .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2 .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3

5、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4 .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5. 积极治疗原发病。6. 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临证(症)施护a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b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一、审因论治,辨清表里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对于外感发热的病人,首先辨明表热或里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施护中有其根本的不同之处医

6、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审因论治,

7、辨清表里表热证为六淫或疫毒之邪侵犯皮毛肌腠,使卫气受遏,肌表得不到正常温煦,邪气闭阻,营卫不得宣通所致。其发病的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一、审因论治,辨清表里里热证为外感表邪内传人里,侵犯脏腑而成。如果阴分先虚为其根本,也可以出现热邪直入阳明或内传心包的里热证。可有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渴喜冷饮,苔黄而干燥,脉洪大等。进一步可出现烦燥不安,神昏谵语或发斑疹,或见衄血,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脉洪大或细数。二、发散解表,重在取汗《素问。阴阳应象大沦》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8、”。但在发汗的过程中,对汗的观察,护理得当与否,与表证的进退关系甚为密切。若服解表药后,汗出热退身凉,提示表邪已解,不必尽剂。若服药后,汗出不彻,寒热未退,说明表邪未解,药力不济,仍需继服,以出微汗热退为度。护理时应注意:1.汤药宜热服或温服,以利发散驱邪外出。2.服药后同时可鼓励病人进少量热饮料或热稀粥,并稍加衣被,以助汗出。3扦出不能太过,以微汗为宜。若大汗淋漓,易耗气伤津,严重的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变医

9、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换衣,注意避风保暖。5.此期不可用物理降温法:如冰敷,酒精擦浴或注射退热药(西药)

10、,容易导致卫阳不达,腠理闭塞致汗闭不出,使邪遏而伏里。三、凉营透热,降温保津外感热病的极期,此时表证已无,转为里热,证见大热、大渴、大汗、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治疗上以寒凉清泄为主,护理上应根据热者凉之的原则,采取积极的降温及保津措施。1.物理降温:此期间可用冰袋置于头部、鼠鼷部冷敷,或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