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证明与拓广

猜想、证明与拓广

ID:36268689

大小:73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7

猜想、证明与拓广_第1页
猜想、证明与拓广_第2页
猜想、证明与拓广_第3页
猜想、证明与拓广_第4页
猜想、证明与拓广_第5页
资源描述:

《猜想、证明与拓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意识,获得探索和发现的体验.(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中扩展思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一个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的探索,获得探索和发现的体验,体现归纳、综合和拓展,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难点: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问题1、(1)任意

2、给定一个正方形,是否存在另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解:设给定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其周长为4a,面积为a2,若面积变为2a2,则其边长应为此时周长应为它不是已知给定的正方形的周长的2倍.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说明不存在这样的正方形.(2)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矩形的形状太多了,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个具体的矩形.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做一做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结论会怎样呢?你是怎么做的?和同伴交流.总结如下:有三种思路可以选择:(1)先固定所求

3、矩形的周长,将问题化为方程x(6-x)=6是否有解的问题.(2)先固定所求矩形的面积,将问题转化为方程x+4/x=6是否有解的问题.(3)也可以根据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那么其周长和面积分别为6和2,所求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应分别为12和4,设其长和宽分别为x和y,则得方程组然后讨论它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议一议: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3和1,是否还有相同的结论?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4和1,5和1,……n和1呢?更一般地,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和m时,是否仍然有相同的结论?解:(1)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3和1,那么其周长和面积分别为8和

4、3,所求矩形的周长为16,面积为6,设所求矩形的长为x,则宽为8-x,则有x(8-x)=6,即x2-8x+6=0.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所以存在一个矩形,长为宽为解: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和m时,那么其周长和面积分别为2(m+n),和mn,所求的矩形周长和面积为4(m+n)和2mn.设所求矩形的长为x,那么宽为2(m+n)-x,根据题意,得x[2(m+n)-x]=2mn.整理得,x2-2(m+n)x+2mn=0解得:结论:任意给定一个矩形,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经检验x1,x2符合题意,所以存在一个矩

5、形,它的长为宽为练一练: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和m时,是否仍然有相同的结论?挑战自我1.观察下列各式: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解题思路:通过类比引伸推广,归纳出一般结论,解题关键是探索归纳,猜想.2.已知:(1)如图,AB⊥BD于点B,CD⊥BD于点D,AD和BC相交于点E,EF⊥BD于点F.求证:(2)若将图1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2,AB//CD,AD与BC相交于点E,EF//AB交BD于点F,则(1)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猜想SΔABD、SΔBED和SΔBDC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6、.超越自我:已知等边ΔABC和点P,设点P到Δ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ΔABC的高为h.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在ΔABC内,如图(2),点P在Δ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h1,h2,h3与h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NQ证明:过P作NQ//BC交AB、AC、AM分别为N、Q、K.由题意得:h1+h2=AKK∵NQ//BC,PF⊥BC,AM⊥B

7、C,∴∠KPF=∠MFP=∠KMF=900∴四边形KMFP是矩形∴KM=PF=h3∵AK=AM-KM∴h1+h2=h-h3即h1+h2+h3=h图3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解:如图2,当点P在ΔABC内部时,结论:“h1+h2+h3=h”仍然成立.证明:设等边ΔABC的边长为a.连结PA、PB、PC,∵SΔPAB+SΔPAC+SΔPBC=SΔABC对于图3,又有怎样的关系?又如何证明?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思考:对于图1,为什么会成立?对于图2呢?对于图2,证明如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是综合所学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2.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方法:猜想、证明、拓广、感受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布置作业:课本15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