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ID:36269144

大小:56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07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_第1页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_第2页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_第3页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_第4页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自学指南1.范围:P64—P68页。2.阅读第一子目,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时间及意义。3.阅读第二子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了解1954年宪法的内容、体现的原则及意义。4.阅读三子目,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时间、三级划分及五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时间:12分钟左右二、组内交流规则1.学科小组长主持核对自测试题,交流解决疑问。2.学科小组长记录生成问题。3.学科长作好记录,并指定小组发言人。(5分钟左右

2、)三、展示讨论流程1.展示本组自测试题答案及生成问题;2.小组合作解读标题子目;3.小组相互质疑、交流心得与困惑。时间:15分钟左右。自测试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②③1、军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政治: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自测试题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自测试题4.(1)初步确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正式确立:1954年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

3、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新阶段: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标志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测试题5、1949年;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6、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阶级本质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政党活动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多党轮流执政本课小结背景:1、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2、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3、制度组织上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3.确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4.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5.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一、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三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

5、本的政治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当堂检测DACBCC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