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ID:40208682

大小:3.8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26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1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2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3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4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5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6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7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8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9页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10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2、过程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3、意义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权地位和政权性质)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⑴国内意义:⑵国际意义:改变了…推动了…增强了P59②成立——开国大

2、典:1949年10月1日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与会代表: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意义:①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规定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3、。意义: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第一届政协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红色象征革命,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而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上海解放后,他从《解放日报》上看到征集国旗图案的通知,以《东方红》的“他是人民大救星”歌词为灵感,设计出新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第一届政协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田汉聂耳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②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地方各级人大的召开标志: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4、原则、性质②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意义:文革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背景形成发展过程确立:严重破坏:恢复和完善:地位和职能意义及认识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地位:各部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监督。职能:意义认识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的中国实际②体

5、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享受民主广泛程度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探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探究: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从代

6、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不同行政权力主体不同活动原则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1956年,提出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据此形成爱国统一战线背景:确立

7、过程初步建立职能变化:新阶段:在中共的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打下合作基础。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阅读材料后回

8、答:西方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