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

ID:36297894

大小: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08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_第1页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_第2页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_第3页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_第4页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警惕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合流时间:2010-09-1810:27作者:李泽厚、易中天字号:大中小点击:601次  今天,恐怕没人不知易中天,但李泽厚呢?曾有文记载,李先生南下做客某书店,青年学子奔走相告:“太好了,李泽楷要来了!”  人们真是善于健忘。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一书在上世纪80年代是何等受追捧,这位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曾是当年知名度最高的学者。  我们真的已走过李泽厚这座桥?  9月12日,在李泽厚先生家中,他与易中天进行了一场对话,谈古论今,纵横捭阖。  ■背景  

2、易中天三见李泽厚  李泽厚先生说,我们是第三次见面吧?  这是2010年9月12日,我到北京去见先生。“80后”的先生身着燕居之服,神清气朗,腰板笔挺,站在家门口,一边握手,一边问我。  第三次?我一下子算不过账来。  先生说,是。上次是90年代,在厦门。再上次,是80年代,在武汉,你送我去火车站。当时我感觉你很压抑。  李泽厚先生的记忆力惊人。80年代,我确实见过他。还跟刘纲纪先生一起,把他从武汉大学送到东湖宾馆。那时没有车,连出租车都没有,是走去的,权当散步。但我是“小字辈”,没有插嘴的份。因此,大抵是泽厚

3、先生和纲纪先生,肩并肩在前面边走边谈。我跟随在后,算是“执弟子礼”。后来,90年代在厦门,有过一次座谈,我也只是旁听而已。因为提问的是学生,我不便问;答疑的是先生,我也不便答。  所以,这回见面,我就问得比较多,也发表意见(这些对话,《新京报》的赵继成已经整理出来发表,不再重复)。整个过程,仍然是我问得多,说得少;先生则谈兴甚浓,有问必答。论古今,谈天下,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直言不讳,口无遮拦。说到精彩处,妙语连珠,神采飞扬,旁若无人,让在座者无不暗自惊叹。  后来去吃饭。在电梯口,我说:送给先生的书中,有一篇

4、《盘点李泽厚》。  先生哈哈一笑,说我早就看过了。  我也笑。其实,我是“明人不做暗事”。《盘点李泽厚》收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书生意气》时,我就曾托人带去一本,但杳无音信,不知先生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先生说,2002年就看到了。  啊,记得如此准确!  我说,如有不恭之处,请先生海涵!  先生说,你可以质疑,你可以批评,没有任何关系!然后,先生看定我,说:不过,你的观点,我不同意!  这倒是意料之中的。只是不知道先生的“不同意”,是不同意我说他“老了”,还是不同意我质疑他的“西体中用”。前一条,我可

5、能是错了,因为他的心灵确实还很年轻。至于“西体中用”,我则保留看法。没准,将来还会撰文与先生商榷。  先生还对我说:你想批评我,就批评;我该支持你,还支持。不过,我对你有两个建议。说完这两个建议,先生忽然停下脚步,又看定我,说:你看,我很真实吧!  哈,李泽厚到底是李泽厚,湖南人毕竟是湖南人。于是想起他客厅里冯友兰先生所赠的那副对联: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指着这对联,李泽厚先生不无得意地对我说:哈哈,都是反过来的。  确实都是反过来的。前人的说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柔日读史,刚日读

6、经”。但让我景仰的,还不是那“反过来”,而是先生说这话时的神态。  于是得出“李泽厚印象”云──  居然宝刀不老,  依旧性情中人。  谈孤独  不喜欢扎堆、抱团  易中天:先生有孤独感吗?  李泽厚:当然有,而且比较强烈。人本是社交动物,有社交的本能和欲望,但我的个性是不太喜欢与人交往。我有三个先天性毛病,与此个性恶性循环:一是记不住面孔,这已有专文讲过;二是记不住声音,别人打电话我总要问“哪位”?有次包括我儿子,所以他现在总是先报上名来;三是记不住路。在五六十年代则被扣过三个帽子,当时是很严重的,一是不接近

7、群众,二是不靠拢组织,三是不暴露思想。一个是个性问题,一个是不符合革命时代要求的问题,两者性质不同,但也有联系。  我曾在香港呆过一年,离开后没主动和任何人联系过,我在台湾呆了大半年,离开后没有任何联系,在国内在美国也都大体如此,这是个性,从小见不得生人,总往后躲,大人骂我“出不得世”。几十年散步都是一个人,连太太也不让陪。  易中天:我能体会。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也有这个问题。我其实不喜欢扎堆、抱团,参加什么组织和团体,反倒喜欢一个人呆着。至少,得有独处的时候。带个助理,走哪儿跟哪儿,我受不了;前呼

8、后拥,人来人往,更受不了。  李泽厚:你现在是没有办法了,你走到哪里别人都能认出你来。我若这样会浑身不自在。几年来,我有了个“三可三不可”原则:可以吃饭不可以开会,可以座谈不可以讲演,可以采访、照相,不可以上电视。因为后者太正式,前者都属聊天,愿意聊什么就聊什么,随意得很。至于上电视,我想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不像你,易中天,风趣幽默,还一表人才,哈哈!  谈哲学  书生要有责任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