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

ID:36298811

大小:161.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08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_第1页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_第2页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_第3页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_第4页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薛晓光(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特级教师)【关键词解释】有效教学,始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目标和理想。夸美纽斯(17世纪前后)的有效教学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的“班级教学”中。杜威(19—20世纪)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从“人的发展”、“教育与生活”的视角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我们今天研究的有效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习得与经验,造

2、成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该问题是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关键之一。第一讲学情应真正进入语文教师的备课视野人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从6岁学龄才开始的,儿童也不是带着零认知步入语文殿堂的,咿呀学语的听说练习从几个月的幼童就已经开始。日常生活中习得,各种传媒中汲取,很多孩子在上一年级时,接触到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卡通人物、科幻神魔已经车载斗量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6岁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当儿童6岁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词汇量已达3000左右。2006年我们分别在北京20多所城区和农村

3、学校,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自能读书水平的测试(限定条件包括:与课内同等水平的课外读物,可查字典,40分钟),学生可以自能读懂课文的70%左右。这个测试结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一、正视、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坦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习者的“前见”。山东大学曹明海教授在《阅读教学解释学》中

4、对此有清晰的阐释:“前见”是读者理解文本前就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价值观念、知识、思维方式等,学生在进入文本阅读之前,他的世界绝不是白板一块。“前见”构成了理解的情境和视域,学生的阅读对话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越是“清白”的历史,越会造成学生对话的困难。【课例1】人教版三年级《小摄影师》教学片段(北京朝阳实验小学)生1:老师,我不懂什么是“停当”。师:谁能给他解释一下“停当”的意思?生2:“停当”就是完成,结束,就是把事情都做好了。生3:“停当”就是妥当。生4:我认为他们说得都不准确,小摄影师的事情并没有完成,

5、他只是把摄影的准备工作就绪了,“停当”在课文中是“就绪”的意思。师:你的词汇量真多。教师显然对学生的“前见”水平估计不足,以至评价语言停留在一般赞叹层面,没有及时放大学生的生成并追加深层次评价。其实“停当”是方言口语的表达,“妥当”、“就绪”是典型的书面语,“前见”丰富的学生,在阅读中能迅速调遣自己储备的语汇来解码遇到的新语汇,使词条瞬间处于激活状态。由于词语的解码自动化程度高,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的能力就强,否则将层层受阻。我们再来见识一个课例。【课例2】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教学片段(北京白家庄小学)

6、生1:盲姑娘听了贝多芬为她演奏的钢琴曲,激动地问“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生2: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探讨,因为很多名人并不在乎别人是否认出自己。生3:为什么课文这里要用“苏醒”一词?生4:我感觉有“意犹未尽”的意思,因为兄妹俩已深深地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所以这里要用“苏醒”。师:你的理解很到位,这里的“苏醒”不是医学意义上昏迷后的苏醒,它有慢慢回到现实中来的意味,用“苏醒”才足以表明贝多芬即兴创编的月光曲有令人陶醉的艺术效果。“前见”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条件“正是以先有、先在、先

7、识构成的前见”作为阅读的创造性的力量,进入到文本中实现了阅读的意义。正视、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教师在课堂上就会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并在学生“前见”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二、当代“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观当代文本解读观正在发生变革,已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曹明海教授在《语文教学解释学》中有如下阐述:读者的解读体验对文本意义有着建构作用,文本的意义只有在读者的解读体验中才能生成。解读主体的能动性参与行为,实质上是解读者作为主体对解读对象的一种全面的精神把握和特殊占有。解读者以其

8、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到对文本的把握和建构,在感悟、体验“他人的世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读者可以完全游离于文本作随意的解释,或者无视文本的规范以主观臆测代替艺术分析,而是说在文本的规范制约和作品的感性形象的诱导下进行创造性理解。“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种滚动奔涌的富有冲击力的体验流是不可抵挡的。”反省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很多教师认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