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ID:36304270

大小:47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09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了解我国建筑的特征,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归纳文章的观点;品味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学习分析语言的方法,培养分析语言的习惯。3了解我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欣赏建筑艺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1927

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梁思成还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一、作家简介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运用简洁严谨、明晰易懂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

3、述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二、作家作品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

4、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三、背景概览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科普作品。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它有以下特

5、点:①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要较易于读者接受。四、相关链接②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④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增加可读性。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

6、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建筑的热切愿望。一、主题概括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二、结构图示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有哪些?三、文本探究答: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斗拱,二是屋顶。文章第8段对“斗拱”作了诠释,指出其作用。“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7、。文章第10段指出屋顶在中国建筑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屋顶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2.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的是什么?它在修辞上指的是哪种手法?请举例说明。答: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的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词汇”和“文法”本属语言学的名词术语,作者用以概括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从修辞上应该指的是移用。移用是根据甲乙两项事物的关联,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

8、物的修饰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如《威尼斯》中“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一句中“节奏”本来是音乐术语,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这里却用它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明暗和位置的高低错落的情况。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本文属于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