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

ID:36317159

大小:3.20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09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_第1页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_第2页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_第3页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_第4页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地震勘探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地震波是弹性波纵波横波面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弹性模量描述了物体的弹性性质。常用的弹性模量有五个1、杨氏模量E2.体变模量K3.拉梅常数µ4.泊松比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杨氏模量1+()2E=sm()()211E-+=sssl面波⑴定义:在界面附近传播的波叫面波⑵种类:a.瑞雷面波(R面波)b.勒夫面波:在界面附近传播的波c.斯通利波原始记录面波区域面波区域本软件识别得到面波区域本软件识别压制掉的面波本软件识别得到压制面波后记录弹性波的传播及其规律⒈波阻抗与反射系数、透过系数⑴波阻抗----v×(速度与密度乘积)在P波垂直入射时⑵反射系数:⑶透

2、过系数:2v2-1v1<0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差半个相位,入、反射P波均以疏稀带到达界面(半波损失)。⒉弹性波在界面上的传播任一P波以角入射到界面,在界面产生反射P波、反射S波和透过P波与S波,这种现象称为波的转换。一部分反射到第一种介质中,另一部分透过到第二种介质中,成为反射与透射。(物理中的折射)1v12v2入射波透过波反射波⑴波的反射与透射:当波入射至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⒊波的反射与透射①反射线位于入射面内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⑵反射定律:⑶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入射面内,入射角与透过角的正弦之比等于Ⅰ、Ⅱ介质中的波速之比。定律公式:P1P11P1S1P12P1S2射线

3、参数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1).Snell定律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2).Knott方程入射纵波:反射纵波:反射横波:透射纵波:透射横波: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4).平面波倾斜入射为了了解反射系数和入射角之间的直接关系,有些学者对Knott方程做了简化,如Shuey的小入射角(30o)近似: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4).平面波倾斜入射但非近似方法是通常采用作图的方法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类模式图,一类是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和入射角的关系,另一类是反射系数和密度比、速度比的关系。多层介质中的多次波与转换波多次波多次波主要分为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和折射—反射波三种基本类型。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中,

4、凡遇到波阻抗不同的界面,都可能发生反射。这样,从一个界面上形成的反射波到达另一界面时,会又一次形成反射。这种在传播过程中经数次反射,然后到达地面的反射波,称为多次反射波。随着各反射界面波阻抗差异的不同,多次反射波又分为不同的类型,多次波压制前多次波压制后前多次波后海平面-海底-T2界面互相作用弹性波模拟高速折射海底折射及多次波T2反射T2反射多次1T2反射多次2鸣震213转换波(m)海平面-海底-T2界面互相作用弹性波模拟波的能量分配随入射角的变化是相当显著的。这在进行转换波勘探时,是不得不加以注意的。RTDBRTDB阻抗差小的弱反射可使用广角反射获得更强的反射振幅⒋地震波的折射iv1v

5、2当v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