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

ID:36322745

大小:1.1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09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_第1页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_第2页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_第3页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_第4页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探究摘 要对《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阐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罗宗强等编著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概述》蒋述卓等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文心雕龙》“原道”之“道”是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之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又与其他佛玄道等多种理论体系互为交融的一个独具特质的理论范畴。在魏晋南北朝绚烂而广阔的历史大舞台上,建安文学华丽登场,山水田园诗派清新亮相,南北朝民歌大气放歌……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极活泼、极富于创造精神的文学思想、文学艺术的绽放时期。在文学创作丰富多彩的前提下,也产生了许多品评诗文的篇章和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

2、》便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的,囊括百家,是非一代,体大虑周,古来所未有。而《文心雕龙》“原道”篇因其对“道”的阐释幽微,致使后人各持一端,众说纷纭。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用“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把文一圣—道三者联系起来,就刘勰对“圣”的推崇而言,“道”为儒家思想似乎言之凿凿。但是,一方面,刘勰并未直接对“道”做出具体的阐述,另一方面,刘勰生活的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观点已被佛、道等思想所冲破,同时“玄学”正成为魏晋的主流思想,刘勰虽力奉儒家的圣人和经典,似乎对其他家的主张有所吸收,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罗宗强《刘勰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的确,在“原道”的论述中,刘勰几乎吸收了《周易

3、》、老庄、魏晋玄学、佛学关于“道”的各种论说。因此,在对“原道”之“道”的阐释,如果仅限纠结于《文心雕龙》的文本,是很难追寻到确切的解释的。深入理解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潮流及刘勰的个人身世遭际、思想倾向等因素,是理解“原道”中“道”的含义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或许能对“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阐释。一.“道”之佛学思想《梁书-刘勰传》记“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撰写的佛教论文《灭惑论》更为我们提供了明证。其中所言:“妙法真境,本固无二。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

4、而玄智弥照。幽数潜会,莫见其极”等理论。《文心雕龙·原道》中“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孔子“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等对“道”的阐述以及《文心雕龙·夸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甚极”等对“道”的体察方式的描述,与刘勰对佛理的阐述方式非常相似。可见佛家唯心主义宇宙观对刘勰“原道”的影响。二.“道”之道学、玄学思想1.从《文心雕龙》的诸多篇章中,可以一针见血的看出刘勰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刘勰的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代,这三代的文风,照刘勰说来,就是“讹滥”。讹滥的文风把创作引入歧途,他要从理论上来加以挽救。因此在他的文学主张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反对矫揉造作,作品要写的自然。那么如何为自己的这一

5、理论寻找依据呢?刘勰便利用了道学的思想。以《原道》为例,一开始即吸收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引出“自然之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在这儿所引出的“文”,亦是自然而然之“道”。这与老庄《庄子·知北游》中所云:“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对“道”的阐述颇为近似。2.《文心雕龙》全书虽贯彻“征圣”、“宗经”的基本思想,但同时又

6、不乏对“自然之道”的认同。如“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音律所始,本于人声”(《声律》)。“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并且《文心雕龙》全书所论之“文”,可谓道有道文,物有物文,人有人文,而刘勰所关注的重点在人文。刘勰在讲到“道”之文,“物”之文时,如上所述是自然而然客观存在之文,甚而讲到“人”之文时,也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提倡人文的个性化,客观性和必然性,是自然而然之文。3.《文心雕龙·原道》中的“道”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家或玄学中的“自然之道”。刘勰“思想中理想圣人,一方面是‘法

7、道’,是‘德合自然’,然而另一方面又并不废弃儒家名教,相反,而是‘以自然(老庄)为体,以名教(儒学)为用的”。可见道家思想,或说融合了道家思想的魏晋玄学对《原道》之“道”的影响。三.“道”之儒学思想《文心雕龙》中刘勰对于儒家思想的格外推崇,这与刘勰个人生活遭际、家庭背景及时代政治文化状况密切相关。《梁书·刘勰传》载:“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