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ID:36330923

大小:1.1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09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_第1页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_第2页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_第3页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_第4页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三、教学设想:(一)导入:问题1: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由此我们能否得到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

2、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的余弦线来表示。思考1:怎样构造角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思考2: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三

3、)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解:分析:把、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4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要学会灵活运用.例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解:因为,由此得又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所以点评: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本题中没有,呢?(四)练习:1.不查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解:2.教材P127面1、2、3、4题(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

4、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1)牢记公式(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要能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24(六)作业:《习案》作业二十九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大家首

5、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二)新课讲授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探究2、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探究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的形式呢?24(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到.注意:5、将、、称为和角公式,、、称为差角公式。(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是第四象限角,求的值.解:因为是第四象限角,得,,于是有:思

6、考:在本题中,,那么对任意角,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能否证明?练习:教材P131面1、2、3、4题例2、已知求的值.()例3、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3)、24.解:(1)、;(2)、;(3)、.练习:教材P131面5题(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习案》作业三十。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2、

7、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类型的变换。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运用;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基本公式(2)练习:教材P132面第6题。思考:怎样求类型?(二)新课讲授例1、化简24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思考:是怎么得到的?,我们是构造一个叫使它的正、余弦分别等于和的.归纳:例2、已知:函数(1)求的最值。(2)求的周期、单调性

8、。例3.已知A、B、C为△ABC的三內角,向量,,且,(1)求角A。(2)若,求tanC的值。练习:(1)教材P132面7题(2)在△ABC中,,则△ABC为()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A.0B.2C.D.思考:已知,,,求三、小结: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类型的变换四、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一的1、2、3题。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