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ID:36332403

大小:12.5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09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1页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2页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3页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4页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医学伦理思想的渊源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医德思想概述第二节国外医德思想概述第三节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医德学近代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我国医德思想概述一、我国古代医德思想1、萌芽时期——仁爱救人“伏羲画八卦……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亡”——(《帝王世纪•路史》)“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在古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的目的是为了

2、“以拯夭亡”,“令民知所避就”等医德思想。下列有关传统医德产生的说法中那种观点是正确的:()A.自从有了医疗活动,便有了医学道德B.中国传统医德产生于远古时代人与伤病斗争的实践C.医德是产生于医学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创立D.医德是自从有了医学家的时候才产生的E.医德和医学实践是同时产生的ABE2.形成时期: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医乃仁术”奴隶社会,医生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古籍中说:“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战国末期,产生《黄帝内经》,分《素问

3、》和《灵枢》两大部分,其中载有许多医德方面的论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素问•金匮真言论》张仲景孙思邈坐像3、发展时期东汉名医张仲景和唐代的孙思邈是著名代表医家。东汉:张仲景、华佗、董奉等人的思想隋唐:孙思邈《大医精诚》陈实功李时珍4、相对完善时期两宋:宋慈《洗冤集录》金元: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陈实功《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清;喻昌《医门法律》年代代表人代表著作后世评价经典论述战国黄帝等《黄帝内经》标志中国医学体系的确立“天覆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

4、”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祖国医学辩证论治体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我国医学史上最早全面、系统地论述医德的专著“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宋代宋慈《洗冤集录》提出法医道德规范“不听陈言只听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世界上最早成文的医德法典之一,1978《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提出了医生在诊治病人时的医德规范和是非标准"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包括(  )A萌芽时期B

5、形成时期C独立时期D发展时期E相对完善时期中国优良医德传统一、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二、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三、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四、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五、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六、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古代医德的思想不包括( )A.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B.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C.探索研究,大胆创新的敬业精神D.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E.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局限性1、受到封建宗法等级观念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明

6、代李梴著的《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介绍:“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症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症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症轻而就门隔帏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贫家不便,医者自袖薄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礼记·曲礼》中记载:“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2、缺少较系统的伦理学理论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思想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既存在着中国传统医德,也存在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医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禁烟爱国运动何其伟——《救

7、迷良方》晚清:孙中山鲁迅民国:全盘西化完全复古中西汇通1932年6月上海国光印书局出版了由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思想红色根据地的医德抗日根据地的医德解放区的医德白求恩大夫在五台山松岩口“模范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升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中西文化交流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方面制定了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规定了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

8、育,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医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医学伦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前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医德思想,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体现和发展。第二阶段(1966~1976年):文革十年动乱期间受错误思潮影响,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受到严重破坏。差错事故屡有发生,医疗纠纷不断增加。第三阶段(1976~):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日益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