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

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

ID:36336034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9

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_第1页
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_第2页
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_第3页
资源描述:

《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开你的手,雏鹰会飞得更远今天孩子们玩沙,我将他们带到沙池。孩子们很兴奋,脱掉鞋子后就迫不及待地跳进沙池,寻找工具玩了起来。一、情景及分析◆情景一:汶汶找到一把铲子,童童也发现了这把铲子,于是他们就抢了起来,谁也不肯让。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童童停止了争抢,抬头看了看,然后对汶汶说:“汶汶,还是给我玩吧,你下次再玩。”汶汶摇摇头对童童说:“不行,我也想玩。”分析:他们争抢玩具,说明这个玩具对他俩都有吸引力。一段时间后,童童首先停止了争抢,可能是他有了解决的办法,也可能是看到了其他小朋友都在快乐地玩,有点着急了。童童并没有放弃这个玩具,由于这个玩具是他

2、与汶汶同时发现的,所以不能用“是我先发现的”为理由拿回玩具,所以他就想用央求的方法来得到。但汶汶既不据理力争也不放弃,说明汶汶也的确想要这个玩具,而童童比较友好的态度又让汶汶觉得安全。策略:既然他们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而且也没有向我求助,那么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解决,我继续以旁观者的身份悄悄观望、仔细聆听。◆情景二:童童看这一招不灵,就更着急了,又对汶汶说:“那这样吧,我们还是‘石头、剪刀、布’,谁赢就给谁玩。”汶汶马上就答应了。童童又补充道:“就来一次,好吗?”听到童童这么说,汶汶点点头同意了。他们开始认真地进行“石头、剪刀、布”,第一次两人都伸

3、出剪刀,打平了。两人又开始新一轮的比赛,结果童童输了。分析:显然,童童的提议让汶汶觉得公平,而且对自己想不出什么办法的孩子来说,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提议就犹如看到了希望,会让他们安心,所以他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而童童此时已经十分迫切,他怕自己胜利了后,汶汶会提出再来一次的要求,所以进一步提出了只比一次的要求,但他完全没有想到机会对他们两人是各占一半,这样的约定同样能够约束他自己。结果,出乎童童的意料。他输了,这时他的内心一定很复杂,他很清楚这意味着自己要放弃这个玩具,可是他不愿意放弃,但又不能违反自己提出的规定,内心矛盾交错。策略:事情的发展富有戏

4、剧性,对童童来说又是一个能力加心理的挑战。童童是一个十分有主见、处理问题能力很强的孩子,这样的状况下他肯定还会有进一步行动,所以我仍没有干预,而是继续观察和聆听。◆情景三:童童叫住了拿着玩具准备离去的汶汶,他说:“我们是好朋友嘛,还是一起玩好了。”汶汶想了想,点点头说:“那好吧,我们一起玩吧。”童童脸上有了笑容。分析:此时童童已经十分清楚自己不可能独占这个玩具,主动权没有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提出了一起玩的建议。而对于汶汶来说,很明显,“好朋友”这个称谓在他心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一定也为他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自豪。策略:看着他们愉快游戏的身

5、影,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及时”介人。那要不要进行及时表扬呢?经验告诉我大班孩子会表述自己的活动,并进行小结、评价,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所以此时我应是一个“毫不知情的局外人”,等待孩子们口中真实的故事,若实在没有再现,到时介入也不迟。◆情景四:活动结束了,汶汶兴跑到我面前说:“杜老师,今童童和我一起都想玩铲子,后来我们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比赛,我赢了,但我还是同意和他一起玩,现在他是我好朋友。”分析:在很多时候,大班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他们仍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尤其对于像汶汶一样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肯定会使他的情感得到

6、极大的满足,而且还会有效激励他以后的行为。策略:当汶汶陈述完发生的事情后我向他郑重地竖起了大拇指,他显得异常开心。让孩子用自己的事例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说服力一定会远远超过老师的苦口婆心。所以活动评价时,我再一次请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再一次表扬了汶汶,同时也表扬了童童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童童也很开心。教师的适度点评和肯定,让孩子们的成功感、自信心加剧,让这种行为有了延伸的机会。二、反思(一)及时分析心理读懂蕴涵信息所谓“观察在先,行动在后”,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声,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帮助孩子。“你懂孩子吗?”“你想过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7、吗?”我经常会这样问自己,并提醒自己多为孩子着想。孩子们在交往中总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会化为“障碍”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麻烦,为了让这些麻烦尽快解除,我们的方法一般是直接介入,而很少去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在解决孩子间的“纠纷”时发生偏颇。试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分析孩子的心理,那么不论在哪个环节我早就介入了,而孩子们也会因为我的介入而终止自己的思考,良好的机会就会被我剥夺。(二)缜密思维引领,恰当大胆放手“以幼儿为本”、“面向每一个孩子”,这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读懂孩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让我们

8、的行为有了一个依据,而更重要的是思考后的策略和思考后的放手。我们一直都在倡导给孩子自由,同时也经常会埋怨当今的独生子女交往和自我解决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