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ID:36364504

大小:8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0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_第1页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_第2页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_第3页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预习学案设问导读1.在_______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______阶段过渡。2.______世纪末______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_______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______、_______、俄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霸的结果,形成了两大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_______、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___和________、法国、俄国组成的_______。4.1914年,_______

2、____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同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_______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5.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__战场的争夺最为激烈。1916年的__________战役,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_______地区,先后有______多个国家卷入战争。7.1917年,_________对德国宣战,中国也加入______方面作战。8.________年______月,德国投降,历时_______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

3、场战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_______多万人。关键信息1.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2.19203.德国英法德国三国同盟英国三国协约4.萨拉热窝塞尔维亚5.欧洲凡尔登凡尔登绞肉机6.太平洋307.美国协约国8.191811四三千研学设计学习要点一、帝国主义争霸1.背景(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表现(1)组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2)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二、第一次世界

4、大战1.战争双方:同盟国、协约国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经过:(1)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1916年,凡尔登战役。(3)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4)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4.评价:从作战双方来说,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学法点拨【透析1】从以下关系中,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

5、理解世界大战的爆发要有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激化的过程,而不是仅由一件突发的偶然事件就可以酿成世界范围的战争。还要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所构成的威胁。【透析2】利用地图、图画、资料等,识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成员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注意:意大利在一战前参加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透析3】掌握一战爆发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透析4】认识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

6、尔登绞肉机”。感知战争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透析5】了解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战初,美国宣布“中立”,与交战双方做军火买卖,大发横财;1917年,战争已进行两年多,双方都已精疲力竭,此时参战,实际上是坐收渔人之利。另一方面也使协约国一方势力大增,加速了大战的结束。【透析6】从一战的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酝酿的过程,说明一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

7、变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探索研究研究主题一、探索题1.阅读下面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回答:(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2)“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3)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4)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2.《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项目英法德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