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幼时记趣》[1]

沈复《幼时记趣》[1]

ID:36373070

大小:2.68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0

沈复《幼时记趣》[1]_第1页
沈复《幼时记趣》[1]_第2页
沈复《幼时记趣》[1]_第3页
沈复《幼时记趣》[1]_第4页
沈复《幼时记趣》[1]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复《幼时记趣》[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要变成……我要变成……说明孩子的非常丰富想象力总有一天……幼时记趣说说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沈复(1763—?),字___,号___,苏州人,___代______。本文选自《浮生六记》可以说是一部题材范围较为广泛的自传,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逍。本文选自“闲情记趣”。三白梅逸清作家解题题眼是什么?(用一个字回答)本文记叙的中心是什么?(用两个字回答) 说说“幼时记趣”是什么意思?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

2、的东西。张目:睁大眼睛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余:我学习第一节明:眼力察:看清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文: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必:一定其:代指“它的”故:因此,所以  时:时常之:结构助词,的学习第一节思考一: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2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3第一段有何作用?眼力好:“张目对日”爱好观察且观察仔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内容:总叙物外之趣结构:点题;总领全文。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私:群鹤舞空:私下即“群鹤舞于空”译文:夏天

3、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 我私下里把他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学习第二节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之:所向:则:或:果然:助词,无实义所想像的景象连词,那么或者真的,果真译文: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学习第二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为:之:代词,代“群鹤舞空”的景象;因为代词,代“昂首观之”的动作译文: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学习第二节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以:用        其:代指蚊子作······观:当······看果:果真然:(助词)作词尾,可

4、译作“······的样子”译文:(有时)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的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的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学习第二节思考二:1本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哪两个画面?2作者的为何能有观蚊如鹤的“物外之趣”?3哪个字强调了想象情景的逼真?哪一细节的描写又看出作者观察的入迷入神?想象力丰富:“心之所向”想象合理:蚊与鹤形似声似群鹤舞空白鹤青云果“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观蚊如鹤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于:在其:自己的齐:一样高译文: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

5、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学习第三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神游:指在想象中游历其:代想象中的山林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译文: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土砾:土砂,石子学习第三节思考三:1作者用“定”“细”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什么?2作者由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了什么”?3由此可见,作者有如此乐趣的原因是什么?山林、野兽、丘壑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心与目并用。移情入境、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知识基础、

6、生活阅历神游山林学习第四段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之:代二虫斗浓:兴趣浓厚倒:撞倒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盖:原来是译文: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学习第四段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便,就”为所:表被动,可以为“被……”方:正译文:(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译文: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

7、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学习第四段节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神定:心神安定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鞭打)数十:几十之:代“蛤蟆”,译为“它”思考四:1你认为本段哪些词语的运用准确传神?2蛤蟆吞虫,“我”鞭打蛤蟆,从“我”的行为表现中,你感受到作者幼时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惩罚强暴、同情弱小鞭打蛤蟆①观蚊如鹤②神游“山林”③鞭打蛤蟆物外之趣群鹤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