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

ID:3637811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0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_第1页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_第2页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_第3页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制渗透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课第二框 法不可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2)刑法的含义(3)犯罪的特征(4)我国刑罚的种类2.能力目标:(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法制教育渗透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

2、物,应当归还失主。3、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挪用公款上百万,购地买宅乱挥霍,原琼山东山地税所长一审被判15年。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教师: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法不可违。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第二框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二)新课新学:活动一:想一想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学生1:小勤之所以丢了大面子,是因为他对法律认识的误区和道德的扭曲造成的。虽然他一时拿不出钱,但不能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这就造成了小勤丢了大面子。学生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第4页共4页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因此,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就可以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教师: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但掌握运用这一武器

4、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懂法。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板书)活动二:演一演、断一断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展开模拟和探究活动)学生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三条 第一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

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他们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学生2:我国民法通则的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情景二中的朱某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处罚。这种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学生3:情境三中的赵某,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据此,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违反刑法

6、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而其他两个特征是由社会危害性派生出来的。正由于三者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所以它们都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所以他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教师:由此可见,所谓违法行为就是……学生1: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学生2:或者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教师:完全正确。那么,哪位同学能给违法行为概括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呢?学生:违法行为就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定义(板书)教师:这里所讲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刑法

7、、民法、行政法。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我们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违反刑法、民事和行政法的行为也是间接违反宪法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种类(板书)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受行政处罚。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第4页共4页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活动三:理一理教师:我们结合教材中三个情境来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备选答案: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