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

ID:36391298

大小:7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0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I)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绝佳(题材/体裁)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搜肠刮肚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心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最后,还要(负责/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凭艰苦卓绝的心志换来宏篇巨制,却又

2、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毁誉参半。(直到/以至)程、高二人苦心孤诣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心酸璞金浑玉B.磨砺艰苦卓绝C.备尝宏篇巨制D.流传苦心孤诣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承担直到B.体裁承担直到C.题材负责以至D.体裁负责以至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必须要沉潜涵咏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B.创作经典不可能一帆风

3、顺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C.创作经典不可能一帆风顺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D.阅读经典必须要沉潜涵咏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4.下列划横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批评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B.滨湖新区地处K市主城区东南方,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南有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美轮美奂,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C.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十分炎热,傍晚时分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纳凉。D.五风十雨树千年和谐,丰前裕后生百世繁荣。五丰

4、之美,在于五丰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朴实无华却又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是()A.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面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C.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役。D.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其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勾勒出《周易》中所蕴含的具有原始象征与本体思维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自强不息”在《周易》里成为人类觉醒与人性建构之路,具体而言,“自强不息”在品德展开上表现为三个维度。一是自觉性。既然我们的善秉赋于天道,那么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也就是自我觉醒便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6、,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也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一品德。“自强不息”表明人类善良本性的显示是一种品性的觉醒,而非规范约束的结果。二是过程性。人类完善自身的品德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个过程性的表述,它是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它代表了人类在不断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修正性,“厚德载物”则强调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融合性。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连并视为一个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自我觉醒。三是发展性。“自强不息”的“不息”表

7、明这种品德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也是对于自身觉醒的一种规范。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在“自强不息”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觉醒,人类的自我觉醒也只能是效法天地之道。《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并非说明人们已经或者能够认知自然,更从未妄想征服自然,其所强调的是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是天道的部分实现。 “自强不息”代表了一种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一种反省精神,除了提醒人类要清楚了解自身知识相较于无限宇宙的局限性,也是人类为追求进步,更新自身品德之后的具象落实。“自强不息”的发起者为修德

8、者自身,尽管在“自强”的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各种条件,但其核心依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厚德载物”的出发点则是客观事物,“厚德”与“载物”并非充要条件。简言之,“自强”必可“不息”,“厚德”未必“载物”。“自强不息”表现了天地之道的宏大与深远,“厚德载物”则更为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天地之道基础上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节选自文道育《关于华夏民族精神的若干思考》,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