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

ID:36403012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0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_第1页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_第2页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_第3页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_第4页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新课改案例)语文初中从“局部整容”到“脱胎换骨”----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作者:随州市随县小林镇中心学校余立成电话:13886860066邮编:431517邮箱:1169826392@qq.com第8页共8页从“局部整容”到“脱胎换骨”----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案例余立成【主题词】:新教育实验新课改案例高效课堂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案例摘要】:近年来,全国新教育实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毛毛虫变蝴蝶”的神话也不再新鲜,“杜郎口风暴”更是席卷全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课

2、改的奇迹……我校乘新教育新课改的东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构建“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的热潮。王老师的“梦想成真班”走在我校新课改的前列,她的“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更是一波三折,经过“局部整容”到“重新包装”再到“脱胎换骨”的艰辛探索,终于走上“涅槃重生”之路!本文将从三篇新课改实验案例切入正题,通过对三篇案例深层的“思考—分析—反思”,从而收获了新课改实验的丰硕成果---新课改实验案例启示!案例一:旧衣新丁——局部整容的课堂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我校新教育实验小组来

3、到八一班王老师的教室,观摩语文第8页共8页高效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实验的汇报课。王老师把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组六人左右,设正副组长各一名,老师把导学案分发给各小组后,学生分组讨论10分钟,然后王老师开始引导小组交流展示讨论结果,各组分别由组长代表本小组上台展示讲解导学案上的问题,这样六个组各展示5分钟,最后王老师总结点评5分钟就结束了本课。案例思考一:1、本班六个学习小组只有六个组长发了言,其他同学作壁上观,这怎么能培养每名学生的卓越口才?2、学生学习中有疑问怎么办?3、各小组的同学是不是都参入

4、讨论,意见不一致怎么解决?4、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怎么体现出来?5、本节课学生的时间达40分钟,基本上是集体讨论,这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吗?案例分析一:首先,本节课表面上看是实行分组教学,自主探究,但分组没有照顾到学生“性别、能力和学习基础”等个性差异,导致每组只有能力强、基础好的组长“代表了大家”。表面上看“学习效果显著”,其实只是各组“优生”的“独角戏”,背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宗旨。其次,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有了疑问却没有“质疑解惑的平台”,所以课堂上学生只是机

5、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案,它只是传统课堂的“局部整容”,只是“旧衣”补上了“新丁”而已!第三、本节课中,老师只是“看学生表演的观众”,只是课堂最后五分钟“做清理的保洁员”第8页共8页,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更是无从谈起。案例反思一: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充分把学生这个主体与教师这个主导有机整合在一起。其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必须解决好“学生学习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凸显学生个性;既要完成导学案问题的探究,又要大胆质疑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既要在小组内

6、“质疑解惑”,又要把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提交全班讨论解决。案例二:新衣新丁----重新包装的课堂2012年4月20日,又一个星期五,经过一个多月的反思和实验,王老师信心百倍的请我们“旧地重游”。这节课上,王老师在分组上实行了性别搭配,组长和副组长也分别由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担任,每组设两名答辩手。在导学案的设计上,王老师在导学案的最后增设一项新内容---你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边。小组交流展示完毕后,王老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整堂课学生表现比上节课活跃,提出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弄

7、的王老师有点应接不暇。案例思考二:1、怎样让每个小组的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交流展示,达到“全组参入,共同提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堂教学目标呢?第8页共8页2、导学案上的哪些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哪些问题需要全组讨论完成的?哪些问题又是需要全班同学甚至是师生共同完成的?3、在分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如何及时准确掌握各组合作学习的情况?4、在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这个环节,老师能不能放手让学生轮流来主持,而老师只作为这个环节的组织者和参入者呢?案例分析二:首先,本节课的分组比较合理,但

8、在处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锻炼机会”这个问题上依然没有找到突破口。其次,导学案没有分层次设置问题,只是笼统的实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第三,在各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时候,老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是不行的,要同时扮演“组织者、参入者和监管者”的角色。既要组织讨论,又要参入讨论,监管讨论,便于及时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第四、“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相信学生有无限的可能。在本节交流展示环节上,王老师依然老套---由教师来主持和点评,应该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