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ID:36429705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0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_第1页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_第2页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_第3页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_第4页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温室气体减排技术1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的热能。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其本身没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且直接替代了电网中以火电为主的电力,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减少了二氧化碳

2、的排放。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之一。与世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能源结构不合理是一直以来导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CO2排放比使用石油和天然气分别要高出36%和61%左右。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足,中国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108kW,居世界首位,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20%;风能资源量约为16×108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

3、108tce,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对其的开发和利用却尚未形成规模,大量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使开发利用成本普遍偏高,从而大大阻碍了其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同时相关产品也缺少全面系统的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测体系,产品质量不稳定,使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在产品开发、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方面也尚显不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7年,中国政府成立了由温家宝总

4、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同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级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左右的目标。中国政府还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左右。此外,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安排了2100亿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3700亿用于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民生工程为4000亿,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将积极采用

5、节能环保材料;农村的民生工程3700亿,目标是以可持续、环保的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水平。2生物质利用生物质指农业、林业生产中产生的农林剩余物和能源作物。能源作物包括野生的和人工种植的。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技术,如非常原始而范围极广的炉灶;现代技术是用于发电,需要解决收集、致密成型等问题;生化转化技术(糖途径),形成糖和木质素中间产品,再转化为沼气、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副产品为肥料,以热与电的方式应用,或者从植物中提取生物柴油。有一种观点认为,生物质能源消耗之后不是天然的可补充的能源,因此

6、不应该算是可再生能源。也有人说生物质能虽然是可再生能源,但他的清洁性比不上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因为它直接燃烧或用于发电都要产生CO2,也有温室效应问题。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是缺乏宏观考虑的认识。如果从地球正常碳循环的角度去看,只要是不增加地下碳元素的循环,都应该认为是可再生能源。只不过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可再生阶段不需要经过地球的碳循环。就可以直接的转换为各种能量,而生物质能必须依靠一次碳循环来完成其可再生性。忽略生物质能燃烧的碳排放问题,定义生物质能为可再生能源的这个观点,不能孤立看待正常的碳循

7、环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物质能源燃烧释放的碳元素,必定与其生长过程中完成的碳吸收相平衡。所以,和牛屁、水库一样,它并不会增加地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质能源的主要矛盾在于种植生物需要土地,因此,对于地少人多的我国来说,生物质能源的种植受到很大的局限,一般只能停留在农村的薪柴、秸秆直接燃烧和沼气利用方面。不能满足大规模发电的需求。所以,生物质能源发电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非常低,还不足总量的1%。也可以说“种植能源”的梦想,对我国来说并不是发展方向。3垃圾焚烧发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进步较快,各地

8、都在兴建填埋场、堆肥厂和焚烧发电厂,但整体水平还处于由堆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仍以填埋为主,且填埋产生的沼气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和利用就直接排放。截至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项目只有30个,约占填埋场总数的8%;其中填埋气体发电只有19座,发电装机容量约40MW[1]。填埋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其温室效应增温潜能相当于同等质量CO2的21倍。相对于填埋处理而言,采用焚烧处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则更直接,更有效。就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以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