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ID:364313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8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高校筹资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自20世纪末起的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逐步降低,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相应的也拉动了国内的教育消费,同时也给高校的快速发展带来机遇。高校为适应学生急剧膨胀的需要,扩建、改建老校区,新建新校区,短短几年间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我们看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诱人前景,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应当充分了解到当前在我国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的问题。高校

2、依赖单一的政府拨款的体制严重制约高校的发展,使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必须在主动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向社会筹资,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高校主体地位的变化以及国家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国际竞争的需要等都决定了高校筹资必须走多样化道路,改变以往高教经费来源单一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并用的社会化、多元化教育筹资体制。面对这样的问题,应如何合理有效地筹集资金,已成为我国高校适应

3、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和国际市场竞争挑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二)意义首先,高校筹资是一所高校建立的基础。要创建一所高校,实现其崇高的使命和目标,前期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本和资金来源,否则高校的各项筹备建设就无从谈起。其次,不同的筹资规模是一所高校不同发展阶段的保证。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也在高校中起作用。那么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也同样适用于高校。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所高校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高校所需的资金数量也不相同。当高校处于生长发

4、展期时,为扩大在校学生数量和提高办学水平,取得规模经济,那么该筹资规模就比较大,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各种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第三,不同的筹资结构、筹资方式有利于高校提高资金利用率。高校资金的筹集,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服务的需要,即使资金充足,有时为了调整资金结构,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也需要筹集不同性质的资金。因此,本文在阐明高校筹资的含义和筹资对高校的重要性,资本结构理论对高校筹资的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筹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高校筹资的对策建议,对提高高校筹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

5、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关于高校筹资问题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国外高校财务管理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投资的收益分析,人力资本构成等,对高校的资源配置(筹资渠道)也进行了探讨。例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55年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theRoleofGovernmentinEducation)一文中首先提出:通过政府资助的教育凭证计划(State—financedEducationalVoucherProgram)建立教育市场

6、机制,鼓励私立教育大发展,主张公立教育市场化、私营化。随后英国的经济学家威斯曼和皮考克撰文支持教育市场化竞争的主张,认为英国的公私立教育应该通过给家长教育凭证、资助或贷款的方式在自由市场的状态下有家长自由选择。但这在当时遭到热衷于教育公平和建立福利国家的英美等国的反对。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学者运用内生化新经济增长模型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研究教育的正外部性等问题,充分论证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由此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力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国外学者经研究后都认

7、为在公立学校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上,政府应越来越多地提倡并运用市场原理,未来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将可能成为中高等教育供给的鲜明特征。此时,西方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有三种基本方式;无条件的政府拨款和资助;有条件的政府拨款和资助;来自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收入方面的销售收入。20世纪80年代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开始由过去的无条件的拨款向有条件拨款和市场竞争方式转变。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已认识到在影响学校发展方式上,财政激励比行政干预更加有效。拨款部门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代表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对教育服务进行购买的“买方”,而不是教育的管理

8、者和控制者。对于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国内外都对此有较大的分歧。如公共经济学权威阿特金森、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与萨缪尔森认为教育产品是私人品,而公共选择理论的权威布坎南认为教育产品为准公共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Johnstone)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者(1986年)。他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家长、学生、纳税人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