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案2

《长恨歌》教案2

ID:36434231

大小:24.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0

《长恨歌》教案2_第1页
《长恨歌》教案2_第2页
《长恨歌》教案2_第3页
《长恨歌》教案2_第4页
《长恨歌》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恨歌》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恨歌》教案2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中两人爱情的凄美,品味爱情美;(2)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领悟作品中作者对李、杨二人爱情宽容的人性美,把握诗歌消解人心灵的文学美。过程与方法(1)探索诗歌中那份宽容,本真的情感,体会作品三美(人性美、爱情美、文学美)散发的魅力;(2)以意逆志,由表及里,深入研究作品,教师发表个人见解,树立学生对文学作品合理多元认识的观念,为整册书诗歌赏析的个性化、多元化、审美化做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师引导、讲解,让学生从人性的角度认识那段爱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

2、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对作品三美(人性美、爱情美、文学美)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阅读这首诗,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2)教学目标的“过程方法”内容。【教学难点】作品三美(人性美、爱情美、文学美)的认识与突破。【教学方法】讲读法多媒体诵读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篇。唐宣宗李忱在《吊白居易》中写到“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高一的时候我们学过了《琵琶行》,这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白居易的另一名篇《长恨歌》

3、。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一)以意逆志1.明确何为“以意逆志”?明确:我们在赏析诗歌时,不能只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以意逆志的含义(1)正确解读字义、词义。(2)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二)知人论世1.何谓“知人论世”?明确: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所谓“

4、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2.知人论世的含义(1)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2)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3)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三、知识积累(一)关于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

5、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二)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

6、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

7、,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明确:(一)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点拨:江山美人之间的取舍。本段可以用“

8、三千宠爱在一身”来概括。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