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

ID:36446122

大小:3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0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_第1页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_第2页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_第3页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_第4页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摘要】《伤寒论》关于水饮的治法、理论完备,方药俱全,验之临床,屡有效验。仲景治水之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水气病的证候、治则及相应方剂在“八法”中均有体现。《伤寒论》治水重在因势利导,妙在对比施治,至今对临床仍具指导意义。【关键词】《伤寒论》;肾(中医);解表散寒化饮;解表散寒祛湿  水气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常随其停留部位及兼挟不同而产生多种病证。《黄帝内经》中水气病治则有三,即“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芕”。张仲景在遵循以上治则的基础上结合水湿痰饮病位病性特点

2、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治水法。笔者结合部分原文将仲景具体治水之法通过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进行整理和归类,以期指导临床。1水证治疗八法1.1汗法1.1.1解表散寒化饮12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兼水饮内停之证,代表方为小青龙汤。《伤寒论》第40条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此属外寒内饮证,单纯解表则水饮不化,单纯化饮则表证难除,惟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并用,方可外邪得宣,内饮得蠲。小青龙汤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力;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合细辛性温,散寒温肺,化痰涤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

3、止咳;半夏味辛性温,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药虽8味,但配伍严谨,乃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良方。1.1.2解表散寒祛湿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兼湿郁经络之证,代表方为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第174条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因风寒湿之邪自肌表侵入,风湿相搏于表之肌腠,故证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为特征。湿邪在表,理应解表散邪,宜用桂枝附子汤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药用桂枝发散在表之风湿,通阳化气,配以生姜使风湿之邪从皮毛而出;附子温经逐湿散

4、寒,助肾阳,而立卫阳之基;佐甘草、大枣,益中州、和营卫,则风寒湿俱除。1.1.3解表化气利水治太阳病发汗不当,表邪不解,随经入腑的太阳膀胱蓄水证,代表方为五苓散。《伤寒论》第74条云:“12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此证为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腑,致使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故小便不利,口渴欲饮。水邪逆于胃,胃失和降,使所饮之水随入随吐。治宜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开鬼门,洁净府”以解表利水,津升气化则烦渴止。五苓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导水下行,白术健脾制水,桂枝通阳化气,兼以

5、解表。5药相合,共奏通阳化气、利水解表之功。1.2和法1.2.1和解少阳化饮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之证,代表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少阳病邪未尽解,气机郁滞三焦,决渎不利,致水停结在胸胁,故见小便不利,胸胁满闷,甚则拘迫痞硬疼痛,并见往来寒热,或伴见头汗出、大便溏等,治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中柴胡、黄芩二药疏肝胆郁滞,清胸胁蕴热,解半表半里之邪,是枢转少阳必用的对药;桂枝、干姜、炙甘草,辛甘合用,能斡旋中州,温通扶阳;瓜蒌、牡蛎有清热生津、化痰开结之效。少阳和解,三

6、焦通利,则水饮可除。1.2.2和胃消痞散水治胃虚水饮食滞致痞之证,代表方为干姜泻心汤。《伤寒论》第157条云:“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生姜泻心汤主之。”12水饮之邪停聚中焦胃脘,阻碍脘腹部位之气机,则表现为心下痞硬;饮邪影响胃气和降及受纳运化,则干噫、食臭。治宜生姜泻心汤和胃降逆,散水消痞。生姜重用为君,开胃气,辟秽浊,散水气。干姜气厚,功兼收敛。生姜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二药相合,散中有敛,守中有走,既能宣散水饮,又能温补中州。生姜伍半夏,则降逆、化饮、和胃之功更强;生姜、半夏合用黄芩、黄连辛开苦降,以调理脾胃,复其升降,开其痞结;佐以参、

7、枣、草扶中补虚,以运四旁,而斡旋上下,俾其痞消。1.3下法1.3.1泻下攻逐水饮治水饮结聚于胸胁之悬饮证,代表方为十枣汤。《伤寒论》第152条云:“……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悬饮证见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疼痛,咳唾呼吸辄加剧,干呕短气等。因水饮乃癖积,非峻剂不足以祛除,故治宜十枣汤攻逐水饮。取大戟、甘遂、芫花3味逐水峻药同施,又用大枣十枚煎汤以顾护胃气。1.3.2泻热开结逐水治邪热内陷与无形之水饮结于胸腹之结胸证,代表方为大陷胸汤。《伤寒论》第135条云:“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

8、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2水热互结于心下膈间,气血阻滞不通,所以见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