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

ID:36447074

大小:8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_第1页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_第2页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_第3页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_第4页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足迹方法与其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態足跡方法及其應用探討郭曉澤,于連生(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吉林長春130023)作者簡介:郭曉澤,男,吉林大安人,碩士,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email:zhb-xzguo@163.com簡體原文連結:http://www.paper.edu.cn/process/download.jsp?file=200506-159摘要:生態足跡法是一種衡量人類生存狀態的一種量化方法,它將人類對環境的需求以及環境提供的服務歸結到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的比較上。本文對生態足跡法的概念、相關理論以及計算模型

2、應用等進行了闡述、探討。關鍵字: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生態旅遊人類進入了21世紀,物質文明空前繁榮,世界經濟也在快速發展,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對自然的需求。但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靠過多的攝取自然資源來提升工業化國家的物質標準以及經濟的增長,是難以持續的。人類要實現可持續,就必須生存在生態系統的承載力範圍內[1],所以人類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狀態。在1987年提出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觀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但只有定量測度發展的可持續性狀態才能實現其可操

3、作性。基於這一思想,各國學者先後提出了一些富有價值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比較有影響的研究成果有Meadows等的世界資源動態模型[3,2]、Holdren等的IPAT公式[4]、Daly和Cobb(1989)年提出的“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數”(ISEW)、Cobb等(1995)提出的“真實發展指標”(GPI)、Prescott-Allen(1995)提出的“可持續性的晴雨錶”(BarometerofSustainability)模型等。但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90年

4、代初提出的生態足跡法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它是一種度量可持續發展程度的方法,,它使人們認清人類對自然生態服務的需求與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態服務之間的差距成為可能,從而明確了人類的生存狀態。1生態足跡法介紹1.1生態足跡法的定義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人類生產生活所必須的,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活動都是在其上進行的。生態足跡法的定義(1996)是:任何已知人口(某個個人、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的生態足跡是生產這些人口所消費的所有資源和吸納這些人口所產生的所有廢棄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產性土地的總面積和水資源量。它將

5、人類對自然生態服務的需求轉化為提供這種需求所必需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並同國家和區域範圍所能提供的這種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進行比較,進而判斷人類的生存狀態是否處於生態系統承載力範圍內。1.2生態足跡法中使用的生物性生產面積的類型在生態足跡核算中,根據生產力大小差異,生物生產面積主要考慮如下6種類型[6,5]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築用地和海洋。(1)化石燃料土地(fossilenergyland):人類消費生物化石燃料的同時釋放了大量的CO2,化石燃料土地是人類應該留出用於吸收CO2的土地,我們

6、也應該儲備一定量的土地來補償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損失的自然資本的量。但實際情況是,人們並未留出這類土地。(2)可耕地(arableland):從生態角度看,是最有生產能力、所能集聚生物量最多的土地面積類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目前世界上正處於耕種狀態的幾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約13.5億hm2,而每年由於嚴重退化而放棄的耕地有1000×104hm2左右。這意味著,現今世界上人均可耕地面積已不足0.25hm2。(3)林地(forest):林地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森林除了提供木材以外還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

7、節氣候、保護物種多樣性等諸多功能。目前地球上現有森林約34.4億hm2,人均面積0.6hm2左右。由於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全世界除了一些不能接近的熱帶叢林和少數偏遠的、難以進入的密林地區外,大多數森林的生態生產力都較低。(4)牧草地(pasture):人類主要用草場來飼養牲畜,全球目前大約有牧草地33.5億hm2,人均0.6hm2。由於積累生物量的潛力不如可耕地,而且由植物能量轉化到動物能量過程存在著著名的1/10率,所以牧草地的生產能力比可耕地要低得多。(5)建築用地(built-upareas):

8、各類人居設施及道路所佔用的土地。根據聯合國的統計,目前人類定居和道路建設用地面積大約人均為0.06hm2。而且人類居住地土壤都比較肥沃,對可耕地的面積造成一定的影響。(6)海洋(sea):目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在366×108hm2左右,人均為6hm2。其中8.3%的水域(人均為0.5hm2)提供了全海洋95%的生物產品。目前,人類對海洋的開發不斷擴大,而海洋生物產量已接近極限,但人類實際能從海洋中獲取的食物是比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