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

ID:36462771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_第1页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_第2页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_第3页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_第4页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在家里贴字卡》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在家里贴字卡》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有了一定学习课文的方法和习惯。  2、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分析领悟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字“自”。  2、研读课文第一段,正确、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投影片和小鸭、鸭妈妈的头饰。  五、导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六、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2、揭示课题。  3、今天,我们学一篇童话故事,看故事中的小鸭子、小鹰会干什么,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  4、看老师写课题,你猜老师想写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3、 1、读一读课文,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意图:让学生圈点,主要引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小朋友,现在先把你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  3、听读课文,识字。  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挑选一个喜欢的读给大家听。(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  4、同桌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如果同桌读对了,你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5、识记生字。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

4、记住它?  [题图: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等方法,与生字常见面。全部生字的识记体现梯度。最后一问旨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课外识字、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1、出示投影片,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  (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2、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段  a、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哪个小朋友把小鸭说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鸭说的话。  b、这是一只很有礼

5、貌的小鸭,你从哪里发现的?  c、想一想: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  读一读,比一比,妈妈,您带我去游泳。  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d、小朋友对谁说话会用上“您”?  3、自己读一读鸭妈妈的话。  a、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要大家帮你解决吗?  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b、指导朗读,体会鸭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评读。)  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男女生比赛读。  4、

6、引读:小鸭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词语卡片:“几天”、“学会”。(教师板书:学会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后评议。  [意图:此环节是从讲图意、感受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从读中领悟小鸭的妈妈为什么让它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把第一段编成课本剧表演。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a、小鸭,你学会游泳吗?你刚学游泳时害怕吗?为什么不放弃? 

7、 b、小组合作模拟小鸭和鸭妈妈在小溪旁对话的游戏情境。  [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素材。]  2、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写生字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读一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学写“自”,让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学生范写、讲评。  [意图: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结果会掌握得更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作业  1、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把第二段也编成课本剧表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