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

ID:36478519

大小:1.1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11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_第1页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_第2页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_第3页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_第4页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姓名:钟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指导教师:全显跃20070518硕士学位论文兔VX2肝癌模型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改良及其介入治疗术后的实验研究硕士研究生:钟灵指导教师:全显跃教授摘要背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moma,HC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每年有13万人死于肝癌,尤以东南沿海地区高发。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mscatlleterarte

2、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近20年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严重制约着患者的预后。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nroteinases,MMPs)通过对ECM的降解而促进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其中MMP.2和MMP.9在MMPs家族中与肿瘤的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尝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兔V

3、X2肝癌模型肝动脉插管技术进行改良,并观察兔VX2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后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研究介入治疗对兔VX2肝癌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目的1.制备兔VX2肝癌模型,并探讨对兔VX2肝癌模型肝动脉插管技术的改良;硕士擘位论文结果1.肿瘤种植成功率经CT扫描证实36只(90%)兔VX2肝癌模型种植成功,麻醉过量死亡2只,肿瘤腹腔广泛种植导致种植失败2只。种植成功的VX2瘤灶位于肝左叶,呈单一瘤块,CT扫描呈低密度软组织影,大体标本外观呈灰白色结节样,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两种插

4、管方法成功率的比较改良显微外科手术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为88%(23/26):传统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为40%(4/1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6),可认为实验组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DSA造影对肿瘤血供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共插管成功27只,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兔模型肝动脉的次级分支走行及肿瘤实质染色现象。可观察到明显的肿瘤实质染色的VX2瘤灶占89%(24,27),接种于肝脏深部的瘤体染色情况较好,肿瘤呈均一或结节样染色,其外周可见由肝动脉分出的粗大滋养血管抵

5、达肿瘤并绕行,瘤周异常血管密度较高;肿瘤接种部位较表浅的模型中有3例DSA表现仅为瘤周血管增粗紊乱、大量细小的异常血管。27只模型均可通过肿瘤染色或瘤周血管的轮廓观察到瘤体的血供情况。4.介入治疗术后各组模型肿瘤体积变化的比较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一周CT扫描显示各组肿瘤体积随时间延长均有增大,肿瘤增长率分别为(111.98±57.40)%、(87.87±64.70)%、(194.07±109.87)%;三组模型肿瘤体积增长率的差异有显著性(,=3.645,P----0.045),其中碘油栓塞及化疗组B组的肿瘤体

6、积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p----0.017)。5.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理形态学观察(1)对照组VX2肝癌组织病理学观察III摘要对照组模型肝脏结构大致正常,肝细胞呈索状排列,少数肝细胞可见脂肪变性,血窦轻度扩张,汇管区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肝左叶肝组织内可见接种的呈片巢状分布的VX2瘤细胞团,细胞异型明显,分裂象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核圆,卵圆形,可见瘤巨细胞;瘤组织周边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小灶性坏死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2)介入治疗组VX2肝癌组织病理学观察肝左叶肝组织内巢状分布的VX2瘤细

7、胞团内可见大片坏死区,部分瘤细胞核固缩及核碎裂,周边可见残留少许瘤组织,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局部有出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坏死灶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中碘油栓塞及化疗组(B组)肿瘤内部及周边组织的细胞坏死较单纯碘油栓塞组(A组)更为明显;二组均可见部分近肿瘤周围的肝细胞变性、浊肿,提示碘油等栓塞剂对瘤周正常肝组织有损害作用。6.三组模型MMP.2蛋白表达结果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MMP.2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浆,血管内皮细胞有弱阳性表达。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无表达。三组模型的

8、MMP一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X2=12.259,P=0.002):其中单纯碘油栓塞组A组与碘油栓塞及化疗组B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O.000,尸=1.000);介入治疗组(合并A组与B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x2=6.674,P=O.010)。7.三组模型MMP.9蛋白表达结果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MMP.9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浆,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