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

ID:36501225

大小:17.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1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忠豪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忠豪《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磨课”成为近年来出现频率极高的教研热词。磨课将教师个人的教研行为变为团队成员的群体研讨,将一次性的听课、评课变为持续跟进的教学研究,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要使磨课实效最大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先进教学理论的引领。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症结是理念陈旧。不改变陈旧理念,再怎么磨课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十多年的教研经历,使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语文教改首先要转变观念。我国语文教学正处于转型期,更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引。我在与14位名师打磨《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

2、一点。这些案例的执教者,50%以上都是特级教师,80%以上都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初始教学设计大多已在全国或省地级教研活动中展示过,获得过专家、教师们很高的评价,有些还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了很高的奖项。但对照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难发现,这些“好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对这些课进一步打磨,更具有示范引领意义。一、语文课必须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是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来教学生学语文,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是语文课的基本标志。“课文是例子”,大家都认同,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教课文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比如一位名师的《将相和》,其第一次确定的教学目标,主

3、要指向人物思想品质,理解蔺相如“有胆有谋”“深明大义”,廉颇“知错就改”。围绕这样的目标组织教学,很容易把语文上成思想品德课。通过磨课,执教教师重新解读文本,将教学重点调整为体会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写一段话。这样,学生收获的是写作方法,提高的是表达技能,同时也感受了廉颇、蔺相如的精神。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次设计从审题开始就聚焦“发愤”,然后围绕“发愤”引导学生逐段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最后用司马迁发愤著述的精神生华学生的情感。课文阅读的落脚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经过磨课,第二次设计重新选择教学内容,重点指导

4、学习品词品句的方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续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的情景,感受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同时与品词析句结合起来,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除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用课文来教学生学习语文,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正如夏能彬老师在磨课体会中说的那样:“教了十几年的书,原来一直走错了方向,深陷于‘教课文’的泥沼。方向不对,教得再多也是无用功;方向对了,教得再少也弥足珍贵。”二、依据语文课程性质精选教学内容当下语文课堂,从以往“教课文”的陷阱中跳出来后,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就是将教师文本解

5、读中发现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一股脑儿地塞到教学设计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精选教学内容。一篇课文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加取舍,内容过多过散,学生受益并不一定大。《莫泊桑拜师》这个课例,第一次设计选择的内容是:1.学习画结构图;2.学习作者多方面观察和比较观察事物的方法;3.感悟名著,懂得写出人物特点要突出重点,锤炼语言。这些内容似乎都符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有学习价值,但缺乏内在联系。比如第3条“懂得写出人物特点要突出重点”和“锤炼语言”,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内容。一堂课要完成这么多内容,容量太大。磨课时我建议删去第3条,理顺第1、第2条之间

6、的关系,将学习画结构图融到观察方法学习中,为学习观察方法服务。修改后的设计突出了多方面观察、比较观察的重点,先理解,后运用,更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高效课堂不应单纯追求教学内容的“量”,还应追求学生学习的“质”。其实,每篇课文教学都要落实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读熟课文、理解掌握生字词语等,这些,于永正老师称之为“保底工程”。完成这些内容,对师生来说已不轻松,再添加其他内容,一定要控制好“量”,突出重点,千万不能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教过”,而应真让学生“学会”。三、在实践中感悟语文的方法

7、规律与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记诵相比,现代语文教学更强调理解,无论是课文思想内容,还是语文知识、读写方法。教师往往以为理解是第一位的,理解后才会运用,因此花大量时间指导学生理解。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学习语言知识、语言规则,与学会如何运用语言不是一回事。以计算机学习为例,懂得原理与学会操作是两码事,一般人学会操作就可以了,无须在原理上花费功夫。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学习语言运用。语文课所教知识方法,比如写人、写景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等阅读策略,都是成人在大量语文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习理解这些知识方法,必须以一定的读写经验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