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ID:36507576

大小:247.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1页
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2页
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3页
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2期西南公路XINANGONGLU广东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罗宇权(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07)【摘要】广东某高速公路高边坡在开挖至运营期间,先后出现三次病害,主要为坡面及堑顶出现贯通裂缝、平台下错、平台水沟变形、坡面外鼓、行车道上拱等,这些病害是由坡体发生滑坡导致。通过对该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查明各勘察断面滑面及潜在滑面的形态及特征,在滑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治理意见。【关键词】滑坡;勘察;滑坡推力计算;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U416.14【文献标识码】A成标贯试验32次;设置

2、深孔位移观测点12个,完成l工程概况瞬态面波和高密度电法物探测线5条,工程地质平面发生滑坡病害的路堑边坡位于广东某高速公图见图2。路。边坡原设计坡高32m,坡长284m,一级坡坡率1:1.0,二、级坡坡率1:1.25,各级平台宽2m,坡面采用绿化防护。2010年6月、2o11年6月及20l2年6月先后出现三次病害,主要为坡面及堑顶出现贯通裂缝、平台下错、平台水沟变形、坡面外鼓、坡脚行车道上拱等。由于边坡变形非常迅速速,20l2年6月底,在边坡发生第三次病害后及时对边坡进行了反压处理,边坡目前处于暂时稳定状巨钻孔位置及编号囫滑坡后壁态(见图1)。圉物探测线滑移方向图2工程地质平面图2

3、.1地形地貌该边坡位于丘陵区,地形起伏大,现地面标高约24.47m~123.5m,高差达99.03m,未开挖坡体植被发育,生长大量松树及蕨类植物。边坡走向基本平行山脊,山坡自然坡角约15~25。,后缘变形裂缝后侧自然坡角约30~35。,汇水面积较大,但无深切沟谷。图1边坡远景照片2.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边坡所在区域未见大型2滑坡工程地质特征断裂构造形迹,滑坡所在地块为稳定地块。但其位为了彻底根治滑坡,对该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于两条北北东向断裂之间,边坡内小断裂、小褶皱专项勘察。勘察工作历时20d,完成钻孔14个,进尺发育,众多节理裂隙交错,可见岩层间拖曳、揉皱372.6m,

4、采取原状样26,扰动样4个,岩样1组;完痕迹和大量石英脉充填,结构面产状混乱,导致岩,97西南公路体破碎,完整性差。期间测得路床位置稳定水位埋深6.5~10.1m,标高坡体存在大量揉皱等小构造,且岩土物理特征14.37—20.4m,一、二级坡体稳定水位埋深13.0~差异较大,软硬、密实程度和渗透性不一。岩土层20.5m,标高18.79~29.37。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为节理发育,岩石呈片状、碎块状,且风化不均。边主,以侧向径流向边坡外谷地排泄;边坡未形成有深坡开挖期间在二级坡面测得几组结构面产状。岩层切冲沟,地表径流不发育,雨季降水多以坡面冲刷流产状:286。20。、305。/19

5、。、324。20。,层面多为主,部分沿坡面下渗流进坡体形成丰富地下水。为泥质充填;节理产状:311。54。、26。/58。、3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290。/57。等。边坡范围内路线走向约30o,边坡倾向约300。,结构面产状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且3.1滑坡特征为顺向不利结构面。滑坡总体滑动主轴方向为北西302。,近垂直于2.3地层岩性广河高速走向,滑坡前缘宽度约300m,后缘宽度约(1)第四系坡积层(O)215m,顺主滑方向长约130m,滑体最大厚度约粉质粘土:黄色、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状,20m,总体积约40万m。厚度0~2m。高速公路边坡表层坡积层已被清除。从平面上看,滑动体

6、大致呈弧状或弓状,滑体(2)第四系残积层(Q)表面拉张裂缝或陡坎较发育,裂缝宽约5~15cm,粉质粘土:棕红色夹土黄色,稍湿,硬塑,粘深0.5—1.5m,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具有多层滑动性较好,局部可辨母岩残留层理面,厚度0.5—9.5m。形迹,滑动后缘陡坎高约0.5~1.0m。(3)泥盆系帽子峰组(Dm)3.2成因分析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紫红色、黄色、土黄根据地质调绘及勘察成果,造成该滑坡发生、色,岩石风化较强,泥质含量较高。该层全一强风化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岩广泛分布于整个山体,局部夹柱状中风化岩块,(1)地质构造因素。岩芯可见母岩发育三组隙面轴心角约5。、20。、坡

7、体覆盖层松散,软硬相问,层问胶结差,易55。的裂隙,钻进时局部微漏水或完全漏水。渗水;地质构造强发育,造成粉砂岩、泥质粉砂岩(4)泥盆系天子岭组(Dt)等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不均,易软化,是形成滑坡灰岩:灰色,微晶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的内在因素。局部发育,岩芯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呈长柱状(2)人为活动因素。夹碎块状,局部发育全充填溶洞,钻进时岩面局南于人工开挖山体坡脚导致坡体卸荷,形成临部漏水,揭露厚度2.2~11.2m。该层为滑坡体下卧空面,破坏了岩土体间原有的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