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

ID:36517163

大小:311.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1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_第1页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_第2页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_第3页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_第4页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摘要: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在目前所有的肌松药中起效最快,在此对其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涉及琥珀胆碱的作用机制、非竞争性阻滞及II相阻滞的进展,琥珀胆碱临床使用剂量的重新认识,是否有能替代琥珀胆碱的新肌松药和新拮抗药等方面。Abstract:Succinylcholine,asadepolarizingrelaxant,stillhasthefastestonsetofeffectoftheclinicallyavailablemusclerelaxants.Weprovidessomenewinsightintothemechanisms

2、ofactionandclinicalpracticeofsuccinylcholine,includingthemechanismsofaction,thedevelopmentofnon-respectiveandphaseIIblockade,optinaldoseofsuccinylcholine,thecontinuingsearchforasuccinylcholinereplacement。琥珀胆碱进入临床巳有50年之久,至今仍在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在目前所[1]有的肌松药中还是它的起效最快。继DanielBovet最先对其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报道之后,斯德哥尔摩Karoli

3、nska研究所的Thesleff是将该药引入临床实践并用于全麻诱导的先驱人物之一。Bovet因发现这种作用于骨骼肌的人工化合物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尽管琥珀胆碱使用了近半个世纪,其部分药理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包括缺乏单次注药的代谢过程,使用大剂量后发生II相阻滞的机理和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第二或第三次追加琥珀胆碱后[2]常可观察到的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等现象。由于琥珀胆碱的理化性质,一般认为其心血管作用是与琥珀胆碱的非神经肌肉作用有关,是作用于心脏,自主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的胆碱能受体而引起的。本文就琥珀胆碱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一、琥珀胆碱作用机

4、制9(一)琥珀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迄今为止,已有17个乙酰胆碱受体的亚基被破译,它们由α1-α10,β1-β4,[3]γ,δ和ε组成。成熟的肌肉乙酰胆碱受体是由五个亚基组成的,包括两个α和各一个β1,δ和ε;接头前乙酰胆碱受体可能由α3β2组成;而神经节中的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α3β4组成。Jonsson等人运用方法学理论来研究使用琥珀胆碱后乙酰胆碱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设计了一个表达在神经肌接头、神经原突触前神经末梢、自主神经节上乙酰胆碱受体的简化模型,即用人工培养的光滑爪蟾的卵子来表达乙酰胆碱受体,这些卵子是便捷的蛋白质工厂且常用作实验材料。运用这个模型,他们发现:①琥珀胆碱经

5、脱敏作用后可诱导肌肉乙酰胆碱受体的活化作用。②经适当的浓缩后,琥珀胆碱对突触前α3β2或神经节的α3β4乙[4]酰胆碱受体无兴奋或抑制作用。当乙酰胆碱同肌肉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通道仅开放极短的时间,这是由于在近接头处乙酰胆碱酯酶可迅速转运降解乙酰胆碱。相对而言,琥珀胆碱和一些去极化肌松药都有一个双相作用,即先有短暂的肌束颤动而后肌肉麻痹。这是因为其药物分布不均,对胆碱酯酶的降解作用不敏感,且不易从接头间隙处消除掉。肌松药引起运动终板膜去极化,导致邻近电压门控的钠离子通道开放,进而使去极作用扩布至整块肌肉。如果去极化肌松药未能从间隙消除掉,那么终[5]板膜附近的钠离子通道会持续非活化

6、状态,那样就会导致肌肉麻醉或松弛。Jonsson等证明,除了钠通道依赖的机制外,受体本身在去极之后进入不应期,这与一些在体研究和临床观察的结果是一致的。肌肉痉挛或琥珀胆碱介导的肌肉麻痹作用,在经过适当的恢复之后,当再次运用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时,神经肌接头处会出现更敏感或脱敏感的现象。大剂量琥珀胆现在碱抑制突触前α3β2乙酰胆碱受体的发现(例如:这种化合物其表现类似非去极化药物引起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多大剂量或重复剂量的琥珀胆碱会介导非去极化的Ⅱ相阻断。但是,该项研究并不包括对去极化药物的α3β2效果的直接比较,因此,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在肌接头受体作用的相似之处并不能得出结论性

7、的结果。10另外,琥珀胆碱无神经节受体α3β4阻断作用,这表明,使用琥珀胆碱时偶有发生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与该药无关。因此,这项研究否定了琥珀胆碱激活自主神经节或促儿茶酚胺释放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的假设。但对琥珀胆碱引起心动过缓这一问题仍未得出结论,通常认为这是心脏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作用。如果琥珀胆碱通过控制剂量来抑制神经节受体,那么自主神经节的抑制作用和琥珀胆碱在迷走神经受体上的激动剂作用可否用来解释重复剂量使用琥珀胆碱引起心动过缓呢?如果可以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