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

ID:36518298

大小:372.0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1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_第1页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_第2页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_第3页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_第4页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_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期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孟祥斐[摘要]目前有关居民幸福感影响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特征和经济因素的考察,对社会因素关注不够。基于深圳和厦门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凝聚的角度分析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从社会信任、利他倾向、社会认同、社会参与四个维度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相比个体特征和经济因素,社会凝聚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地区经济富裕程度与居民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社会凝聚各因素均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应将增强社会凝聚力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水平的重要政策目标。[关键词]社会凝聚;居民幸福感;相关关系[中图

2、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633(2014)01-122-09依据。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质量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兴起和“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人们发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和发展状况的一现,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增长并不存在一致性,高〔2〕种主观体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福祉的重速的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民众幸福感的得升,这一〔1〕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现象不仅在发达国家出现,也同样在中国和东南亚〔3〕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的最终等发展中国家出现。这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和

3、目标是增加国民福祉。国民幸福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反思,人们开始关注非经济因素,尤其是的社会发展观,是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社会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密切相关的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在此背景下,社会凝聚概念被提出。自上世纪结构的巨大变化和中央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九十年代以来,在加拿大和欧盟地区,社会凝聚概注,国民幸福问题引起我国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广念受到学者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社会凝聚涉及个泛关注。如何理解幸福本质及如何提升国民幸福水体、群体、组织和社区之间的联接和关系,强调社〔4〕平,成为当前国内学界探讨的热点,也成为各级政会融合、团结和

4、稳定的价值,其被认为是政治稳定府的重要政治追求与政策目标。的条件、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公共政策支〔5〕那么,如何提升国民幸福水平呢?长期以来,出的依据。当前关于社会凝聚的讨论主要以流行的幸福被与“收入”、“经济增长”等概念结合在一“社会资本”概念为中心,但经由法国社会学家迪起。主流经济学理论一直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自尔凯姆的阐释,其传统可以追溯到社会团结、共享然会带来人们幸福感的增加。由此,收入和GDP的规范和价值。加拿大政策研究委员会将社会凝聚成为各国社会衡量幸福程度、制定政府政策的重要界定为基于信任、希望和互惠意识,形成一个拥有〔基金项目〕本文系国

5、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质量下的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ASH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13-10-07[作者简介]孟祥斐,博士,东莞行政学院社科理论教研室教师,研究主向:社会政策理论、社会质量与居民幸福感。广东东莞523083122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研究共享价值观、面对共同挑战和机会均等的社会的过化背景的国家,居民幸福感水平比较高;而对国家程。①这一概念强调了社会凝聚的价值归属感、社内部个体层面的经验研究显示,那些社会活动积极〔13〕会联系和机会平等性。最近,欧洲社会质量基金会参与者的幸福感水平远远高于非参与者。提出的社会质量理论,

6、将社会凝聚作为社会质量的这些研究虽然没有用“社会凝聚”这一概念,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社会质量理论,一个社会的质但很显然,社会关系、信任、社会资本等是社会凝量高低,取决于该社会的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社会凝社会融合、社会赋权状况,社会凝聚是将社会凝结聚与幸福感之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例如,贝格-在一起的黏合剂,为社会参与提供合法规则。如果施密特的研究显示,社会凝聚对居民幸福感具有重没有共享的规范和价值观,没有对经济和社会制度、要的影响,其从不平等和社会资本两个维度测量社群体和人际的信任,就不可能实现社会融合和互会凝聚,在不平

7、等维度发现,社会差距、机会不平〔6〕动。该概念旨在考查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程度,关等和社会排斥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注有助于社会建设的、集体认可的价值基础和规范。在社会资本维度,社会关系和联系,尤其是共同价关于社会凝聚的维度和构成要素,已有大量研究讨值观、情感归属、团结和信任等社会关系的质量对〔14〕论过,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积极正向影响。赫利维尔等网络和社会资本、共同的价值观、社会秩序、社会学者分别运用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和世界价值观调〔7〕团结、机会平等、归属感和认同感等要素。查数据,分析了社会凝聚对不同国家内部

8、和国家之关注社会凝聚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助了解间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