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ID:36533412

大小:63.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1页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2页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3页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4页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刺中渚、外关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针刺中渚穴、外关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脑激活区的定位信息。为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fMRI-BOLD技术,获取8位健康志愿者的中渚穴和外关穴在行针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AFNI软件分析针刺中渚穴和外关穴时脑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针刺左侧中渚穴和外关穴主要引起扣带回、颞叶、小脑、枕叶等的激活。结论针刺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关键词】针刺;中渚;外关;脑;磁共振成像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dis

2、tributionoftheactivatedcerebralregionsafteracupuncturestimulationofZhongzhu(SJ3)andWaiguan(SJ5)by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technique.MethodsAtotalof8casesofvolunteerhealthysubjectswererecruitedforthisstudy.Beforeandduringmanipulationoftheneedle,cerebral

3、imagesweresampledseparatelybyfMRIscannerandanalyzedbyAFNIsoftware.ResultsDuringmanipulationoftheneedleinsertedintheunilateralZhongzhu(SJ3)andWauguan(SJ5),thehighly-activatedcerebralstructureswerecingulatedgyrus,temporalgyrus,cerebellum,occipitalgyrus,etc.Conclusion6T

4、heeffectofacupunctureanalgesiawasprobablyproducesbytheinteractionofmultiplebrainstructuresoffunctionalconnectivityratherthanthroughtheactivationofasinglebrainregion.Keywords:acupuncture;Zhongzhu;Waiguan;brai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例健康志愿者,男性4例,女性

5、4例,年龄19~30岁,均为右利手,无任何精神、神经、外伤病史。受试前无任何不适感。所有受试者在实验之前已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内容及方法,且经过练习测定感受阈值,了解“得气”将会产生的酸、麻、胀、痛的感觉。  1.2针刺方法  受试者在实验前取卧位,用黑色眼罩遮盖双眼,海绵耳塞堵塞双耳,在视听封闭状态下安静休息10min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开始持续扫描。8min(解剖像),16min静息像,然后由同一位针灸医生常规消毒后,用0.4mm×25mm的银质毫针,直刺入左侧中渚25mm,采用捻转角度为180°,频率为120次/m

6、in,持续捻转(S)1min,静息(R)1min,共重复5次,最后将针拔出。fMRI共持续扫描19min。外关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在同一个受试者身上针刺2个不同的穴位,时间间隔至少为1h。  1.3图像采集及处理方法  采用Siemens公司Avanto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标准头部线圈进行头颅MRI扫描。首先采用EPI序列进行功成像扫描,参数为:TR=2000ms,TE=40ms,FA=90°,FOA=2202mm,扫描矩阵64×64,层厚4mm,层距1.0mm,每2mm获得覆盖全脑的26层图像;然后采用3D解剖像,FLASH

7、序列:TR=11,TE=4.94,FA=15°,FOA=256×224,层厚1mm,间距0.2mm,连续获得平行于AC-PCXI线的192层,矢状面图像以覆盖全脑。使用AFNI软件重建图像,校正功能像的头动,进行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  2结果针刺8例中,捻针时均有得气感。针刺外关后脑功能图中共同的激活区为: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内囊,扣带回,双侧丘脑,双侧颞叶,双侧枕叶,双侧额叶,双侧小脑半球,双侧后顶叶。见图1。针刺中渚后8例脑功能图中共同的激活区为:右侧中央后回,扣6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双侧颞叶,双侧枕叶,双侧额

8、叶,双侧小脑半球,双侧顶叶,双侧壳核。见图2。  3结论  BOLD成像[1],也就是通常指的fMRI,是1990年由AT&TBell实验室Ogawa等首先报道[2]。BOLD是利用局部激活区脑血流量增加,同时脑细胞摄氧量也增加,但前者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