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

ID:36535420

大小:6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_第1页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_第2页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_第3页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_第4页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分析作者:谭宗德林爱龙钱晟程新富刘宗霖张志强【摘要】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手术、脱水、止血、防感染、脑细胞代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氧液500ml静滴,2次/d,液体量计入当日输液总量,连续2周。分别于伤后治疗前和治疗后1d、7d、14d抽血行血气分析检查,1个月后根据GOS评分判断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1d、7d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良好恢复率明显高于

2、对照组。结论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患者,早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善脑缺氧,提高该类病人抢救成功率。【关键词】高氧液;颅脑损伤;肺挫伤我院200706~200812应用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5  1.1临床资料本组男62例,女24例,年龄15~72岁,平均42岁;车祸76例,坠落伤10例。治疗组46例,入院时GCS评分:7~13分,平均8分;开颅手术10例,气管切开7例。对照组40例,GCS评分8~13分,平均8.5分;开颅手术8例,气管切开7例。2组病人病情及手术差异无统

3、计学意义。全部病人均行头部和胸部螺旋CT检查确诊。  1.2方法对照组入院后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并给予止血、鼻管吸氧、脱水、防感染、脑细胞功能代谢药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氧液500ml(可加神经营养药物)静滴,2次/d,并纳入当日输液总量,连续15d,于伤后治疗前和治疗后1d、7d、14d分别抽血行血气分析检查,1个月后根据GOS评分判断临床效果。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病人血气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治疗前低氧血症(PO2

4、<10kPa)3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发生率为44%;治疗前代谢性酸中毒9例(10%);治疗后1周内呼吸性碱中毒15例(17%)。从表1看出,治疗组治疗后1d、75d,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2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GOS评分:治疗组恢复良好32例(70%),残疾9例(19%),病死5例(11%);对照组恢复良好18例(45%),残疾14例(37.5%),病死7例(17.5%)。2组良好恢复、残疾率、病死

5、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2组病人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2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高氧液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新的给氧途径已有一些报告[12]。对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的治疗目前尚未见报告,进行传统的鼻导管给氧,不能有效改善组织缺氧情况,导致神经细胞功能继发性损伤,严重影响预后,我们早期应用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取得良好效果。5  本组资料表明,病人伤后治疗前多有低氧血症,总发生率44%,与广泛肺挫伤后呼吸功能障碍,氧气交换受阻有关,通过高氧液静脉给氧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

6、人的早期(1周左右),能显著改善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并能提高该类病人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病人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肺部挫伤吸收,水肿消退,肺部氧气交换功能恢复有关,治疗中部分病人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与气管切开后过度通气有关。早期少数病人出现酸中毒,与伤后频繁呕吐有关。  高氧液治疗该类病人的主要机制:该类病人多因头部损伤严重,广泛肺挫伤后肺功能损伤,导致呼吸交换功能障碍,往往导致低氧血症[3],脑组织缺氧。通过利用高氧液(PO

7、280~100kPa)直接静脉输入,氧气直接进入循环系统,从而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氧气不依赖呼吸功能和血红蛋白的携带能力,而以溶解氧方式通过循环系统直接给组织供氧,从而改善脑缺氧,减轻了脑水肿[4],降低颅内压,增加脑灌流量,改善脑微循环[5],减轻了神经功能的继发性损伤,提高该类病人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应用安全,无不良反应,不受条件限制,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及野战条件下危重伤病员的抢救。【参考文献】  [1]孙永华,张普柱,胡饶骅,等.新韵氧输送渠道在防治烧伤休克及减轻缺氧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

8、:1821.  [2]杨梅庭,陶崇清,李春茂,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