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代寓言二则

五、古代寓言二则

ID:36536055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1

五、古代寓言二则_第1页
五、古代寓言二则_第2页
五、古代寓言二则_第3页
五、古代寓言二则_第4页
五、古代寓言二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古代寓言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3、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4、领悟寓言的寓意。教学重难点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郑人买履》一、导入你以前学过哪些寓意故事?给大家讲讲你所熟知的寓言。二、关于体裁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句读和节奏2、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四、合作探究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老师可点拨引导。7第7页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3、:“何不试之以足”:“无自信也”通假字:坐:同“座”,座位重点字词:履、度、坐、之、操、持、反、及、遂、宁、无、其、以五、用文中原句复述故事,1、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结果:市罢,遂不得履2、这个故事最精彩之处在于末尾人物的对话,为什么?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3、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的寓意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举出实例说一说。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六、多形式背诵

4、课文,要求在课堂上背完。《刻舟求剑》一、导入由简单复习《郑人买履》导入本文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2、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第一层: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第二层: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文。三、小组间讨论并比赛,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自学本文。7第7页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是:指示代词,这儿   止:停止惑:迷惑、糊涂老师补充讲解: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判断句              C、“求剑

5、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不亦…乎”固定句式,常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四、阅读讨论1、《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答:“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2、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答: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五、概括本文的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

6、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六、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内容不同:一写郑人买鞋,一写楚人求剑意图相同: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七、小组合作: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的二、三两题。八、多形式的背诵课文:要求在课堂上背完。《古代寓言二则》作业《郑人买履》一、课前预习1、填空:《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7第7页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时期著名的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家。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买履者()自度其足()宁信度()遂不得履()()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

7、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4、解释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何不试之以足5、质疑读完本文后,你有哪些疑问或思考,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练习1、解释下列虚词:其: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之: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2、用现代汉语

8、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