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

ID:36536758

大小:269.4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1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_第1页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_第2页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_第3页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_第4页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王福涛(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1克隆的语义来源与定义英文“clone”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J.B.S.Haldane)在1963年所作的,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二万年中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中。它语源于希腊文“klone”,意为植物的无性繁殖。即,将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待插条发芽后,得到遗传物质组成完全相同的新的植株。而汉语“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在音译“克隆”被创造出之前,“clone”曾被意译为“无性繁殖”,但事实上“clone”与“无性繁殖”并不同义。所谓“克隆”是通过人工分子生物学操作

2、以实现“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的过程,这一过程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必须有“人工”介入。而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单一细胞或共同祖先经有丝分裂而得到的,可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细胞群体或有机群体。因此“clone”是达到“无性繁殖”目的的手段。为了能正确表达“clone”概念的内涵,在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吴昊昊教授的建议下,学界不再将“clone”译为“无性繁殖”,而以“克隆”代之。“克隆”有两种方式:胚胎切割、细胞核移植。胚胎切割是模拟自然产生同卵孪生的情形,将单一胚胎的细胞或细胞团多次分离,得到两个或两个

3、以上彼此独立、遗传上同样的全能性干细胞,而后再将分离后得到的全能性干细胞移入雌体,使其在子宫中发育成胎儿的克隆方式。相比较而言,细胞核移植技术发展的要完善一些,是目前克隆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一过程大致分三步进行:(1)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胚胎细胞与体细胞均可作为供体细胞,但体细胞已不具有全能性,它的全能性必须通过技术处理才能恢复,这使克隆体细胞的技术难度加大;(2)人工控制给移植后的细胞以外部刺激,使细胞核与去核的卵细胞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细胞。其后,再进一步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3)待胚胎发育到一

4、定程度后,将其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进而借腹形成胎儿,最终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新生命。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克隆,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它都必须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DNA片段)与载体系统(病毒、细菌质粒或噬菌体)的DNA结合成一个复制子。这样形成的1杂合分子可以在复制子所在的宿主生物或细胞中复制,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生长和筛选转化子,最终才能实现无性繁殖。“克隆”与“复制”不同,尽管克隆个体和原本的基因完全相同,两者从遗传结构上可以看作兄弟姐妹关系,但克隆个体是经

5、历一个过程发展后所得的结果,因此,它不可能像复制品那样与原本一模一样。首先,就时间而言,克隆个体必需经过胚胎发育和胎后发育后才能独立地存在。因此,克隆个体与原本之间必然存在着年龄差异,两者间是亲子关系,克隆个体间仍然有“代”的概念;其次,就空间而言,克隆个体与原本在发育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各自所受的环境影响与调控也必定不相同,因此造成的发育结果也必然存在差异;最后,就内因而言,采用“细胞核转移技术”,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对捐赠细胞核产生的影响必定同原本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产生的影响不同。所以,不能把克隆个体看成是原本的复制品。2克隆技术的发

6、展历程2.1克隆技术的产生背景克隆技术的诞生是生物科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进化论思想为克隆技术的诞生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实验胚胎学的发展则为克隆技术的诞生做了方法上的准备;而遗传学理论、分子生物学为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知识基础。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到克隆技术诞生前夕,这场革命所带来的科学范式地转化已基本完成。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被广泛接受。进化论中“生物进化只有渐变”、“生物进化过程具有连续性”的论断隐预了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而正因存在这种稳定性,才使技术控制生物遗传有了可能。认识论上,

7、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神的预见性”,自然法则成为最高规则,人类被纳入自然序列,进化论使拉美特里“人是机器”的命题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有机体不是机器,但外部作用能向外力决定机器的运转那样影响有机体,生命向的唯物化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人作为单纯的物质存在没有什么是不可认识的。达尔文革命发生前,宗教哲学“无处不在的上帝”的思想统治地位已被机械论哲学的“钟表匠上帝”所取代,而《物种起源》的出版无疑将主宰世界的权杖又从“钟表匠上帝”手中移交给了人类自己;而自然选择学说则否定了“目的论”,环境及外部控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得到增强。自然选择学说所确立的“自然论

8、”观念更相信自然界中过去的状态以正常的因果律的形式决定着现在。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状态与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