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

ID:36539541

大小:390.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1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_第1页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_第2页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_第3页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_第4页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期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肖利平(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通过对后发优势假说和吸收能力假说的实证检验,认为初始收入水平低蕴含的后发追赶潜力只是一种外在的可能性,其实现需要积累足够高的吸收能力。从中国区域经济来看,初始收入水平最低的西部地区追赶的潜力最大,初始收入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由于吸收能力较高追赶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关键词:后发优势;吸收能力;追赶;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0)01-0060-08AdvantageofLate-development,

2、AbsorptiveCapacityandtheRegionalDifferenceofCatching-upGrowthXIAOLi-ping(CenterforEconomicDevelopmentResearch,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Thispaperexaminesempiricallythehypothesisofthelate-developmentadvantageandthatoftheabsorptivecapacity,andsuggeststhatthecatching-uppotentia

3、lityisjustanexteriorpossibility,whoserealizationneedshighe2noughabsorptivecapacity.AccordingtoChina’sregionaleconomy,thepotentialityofsuccessfulcatching-upintheWestisthelargest,andthecapabilityofsuccessfulcatching-upintheEastisstrengthenedforitshigherabsorptiveca2pacity.Keywords:advantageofl

4、ate-development;absorptivecapacity;catching-up;economicgrowth[3]一、引言负相关。这一思想获得了不少实证支持。从历传统的后发优势学说表明,落后国家可以利史上看,落后经济成功进行追赶型增长的例子并用其后发优势来缩小与领先国家的生产率差距不少见。例如,英国以前的3个殖民地美国、加拿[1-2](Gerschenkron,1962;Levy,1966)。落后于技大、澳大利亚的实际人均GDP分别在1905、1945术领先者的国家可以从国外知识外溢中获益。一和1965年超过了英国,日本也经历了一段戏剧性个国家越是落后,其可获得的

5、技术扩散集就越大,的追赶过程,亚洲四小龙也都是利用后发优势成因而潜在的外溢收益也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后功追赶的范例。不过,虽然后发追赶思想获得了发优势假说。以这一假说为基础,Abramovitz不少经验支持,但是追赶还并非一种全球性的现(1986)明确提出了著名的追赶假说,即生产率水象。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高收入国家2005年的平的落后为快速发展带来了潜力。也就是说,在购买力平价GDP占世界的53.82%,而低收入跨国比较中,长期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初始生产率国家的购买力平价GDP仅占世界的9.72%,国际收收稿日期:2009-09-15修回日期:2009-12-17基金项目:国家

6、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6AJL001)。作者简介:肖利平(1977-),女,湖北汉川人,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60科技与经济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入差距还是相当大且这种差异有日益扩大的国省市经济而言是否成立呢?而且,中国的东、趋势。中、西部地区在后发追赶的可能性上是否存在差因此,经济追赶不会自动实现,它还可能遇到异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把目光投向中国的区追赶的“天花板现象”,即在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域经济,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后发优结构迅速变化,但一段时期后这些追赶经济就碰势假说和吸收能力假说,揭示追赶型增长

7、在中国到了增长的极限。粗糙的追赶假说有时候会和经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验事实相冲突,它仅仅在用于特定国家特定的历二、模型设定史时期时才有说服力。为了使经济追赶的外在可横截面回归是追赶研究中最早采用的计量方[11]能性转化为内在可行性,经济学家们开始考虑其法,Abramovitz(1986)和Baumol(1986)关于追他的因素。例如,一些学者通过引入吸收能力来赶的经典研究就是运用的横截面回归。不过,这[4]解释追赶失败现象(Cohen和Levinthal,1989)。一方法未能体现各经济间参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