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

ID:36548170

大小:5.08 MB

页数:138页

时间:2019-05-11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_第1页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_第2页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_第3页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_第4页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姓名:郑众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振前;ThomasG.Bever20111206JJ芍:Jj。’≯博I学f?i论文摘要本文是关于汉语反身代词H自己"动态照应的研究。相关理论普遍认为,作为一种长距离照应语,“自己”可以跨过自身所在语域寻找其先行词。目前对“自己"长距离照应现象所做的研究大多是从纯句法或语用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的焦点是当句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短语可以作“自己"的候选先行词时,“自己”与其中一个或多个共标的约束条件。但迄今尚未有一种理论能够给出网满的解释。究其

2、原因,本文认为以往的研究都是单纯从句法或语用等单一角度进行的,而“自己"的长距离照应应是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动态照应的观点来解释“自己”的长距离照应现象。“自己’’长距离照应的动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义的动态性;2、照应结构的动态性;3、认知过程的动态性。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动态照应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提出动词语义指向的概念来研究影响“自己"动态照应的语义因素。研究表明,动词语义指向影响“自己”对其先行词的选择:汉语单句中,如果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够充当“自己”先行词的名词短语,在句法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3、,“自己"与其先行词的照应关系受动词语义指向的影响。当主句或小句动词具有明确语义指向,或在副词修饰下具有明确语义指向时,“自己”能够明确与其中一个名词短语的同标关系;否则,“自己"无法只与一个名词短语同标,意即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短语同标。其次,本文基于意义组合理论,以“NP的NP的NP”结构和表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为例,研究了结构因素对“自己’’与其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的强弱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己"与多个候选先行词NP之间是一种动态照应关系,“自己"与候选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强度受多个候选先行词之间的结构或语义关系、主动或被动旬式等因素的影响。换言之,“

4、自己"与其先行词之间的动态照应由各句子成分的意义以及联结句子成分的规则所决定。最后,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自己"动态照应,并提出了“自己"动态照应的心理语言学依据。研究表明,“自己”的动态属性及其认知过程的动态性使“自己’’III东J:一学博I’’≯f?i论.芝的照应表现出动态照应的特点。最后,本文在分析“自己’’照应动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照应的一种综合认知模型,以表明影响“自己"与其先行词照应关系的多种因素(如句法因素,语义因素,认知因素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词: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动态;照应【IJ东,j学博IJ≯f一沦文AbstractT

5、hisdissertationisastudyonthedynamicanaphoraofChinesereflexiveziji.Ithasbeengenerallyacceptedthatziji,asalong-distanceanaphor,mayrefertoanantecedentoutsidetheverylocaldomain.Thestudiesonthelong—distanceanaphoraofzijiSOfarhavebeenmostlyconductedfromthesyntacticorpragmaticperspectiv

6、eandthefocusofthestudiesisthesyntacticorpragmaticconstraintsfortheCO-indexationofzijiwithoneormorenounphraseswhentherearetwoormoreantecedentcandidatesinasentence.Butnoneofthesyntacticorpragmatictheoriesorprincipleshaspresentedasatisfactoryaccountforit,because,assuggestedinthisdis

7、sertation,thelong—distanceanaphoraofz耖ishouldberegardedasaresultofthecomprehensiveeffectofvariousfactorssuchassyntactic,semantic,pragmatic,cognitivefactors.Adynamicperspectiveisproposedtoexplainthelong—distanceanaphoraofzifi.Asdiscussedinthisdissertation,thedynamicsoftheanaphorao

8、fzijiisreflectedinthreeaspects:thefirs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