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

ID:36553638

大小:108.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2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_第1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_第2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_第3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_第4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教版《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学设计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11化本1班陈露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锌铜原电池的本质。电能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原动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本节内容则是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原电池本质的学习为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教学过程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可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很好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对生产生活中各种电池的认识和理解

2、,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角度: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电流的产生过程,生活中,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故而设定辩论形式学习火电站利弊,激发学生兴趣。直观教学则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2、实验技能角度: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锌铜原电池原理将会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教法可以很好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3、从心里上来看,处于此时期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这对于他

3、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本节课,我以引导为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以实验为载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及“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出锌铜原电池并能判断正负极,写出锌铜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2.解释锌铜原电池的本质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处理信息、互动交流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锌铜原电池本质,理解和掌握其原理。2.进行对比实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

4、能的本质,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火力发电的利弊的辩论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能源观和环保观,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2.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四)重点、难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但长期受还原剂直接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的思维定势干扰。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本质,以及锌铜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难点:阐述出锌铜原电池的本质。二、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辩论探究等。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5、等。三、教学过程设计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次的教学主要以“新课导入,实验探究,小结归纳”三个主体步骤来实施。从火电站的利弊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到锌铜原电池的本质。再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知识体系构建,达到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具体如下:1、导入新课提出我国火力发电为主要发电方式,让学生讨论:“火电站发电的利与弊”的论题,引领学生辩论。当辩论完火电利弊之后,提出火力发电在能量转化中有严重损失。就可以设想“能否使化学能导电能直接转化呢?”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联想电的产生需要电流,而电流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从而提出是

6、否可以将起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构想。引出实验探究。【设计意图】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形成高效利用燃料,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同时使得课堂更加活跃高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承接下一个知识。2、实验探究锌片铜片稀硫酸给出两组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分组试验后。这样产生鲜明的现象反差,因此问道: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并写出离子方程式。随后提出,为什么连接导线后,实验2产生气泡位置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的反差调动学生认知意识,提出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三个问题。•问题1:试验中生成的气体

7、是什么?(氢气)•问题2:哪种金属反应生成该气体,它有什么变化?(锌片,溶解)•问题3:该气体在铜片上产生说明什么?怎样验证?(有电流产生,有电子的转移。电流表偏转。)【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原电池的本质,电子移动方向,电极以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等问题。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自己加深了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牢记知识。3、小结归纳电解质溶液电极电子流向电流流向电极方程式现象能量转化稀硫酸Z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