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复习关键词

普心复习关键词

ID:36581955

大小: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普心复习关键词_第1页
普心复习关键词_第2页
普心复习关键词_第3页
普心复习关键词_第4页
普心复习关键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心复习关键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心理学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2、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1、客观性原则2、分析与综合性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3、1879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创见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4、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物质器官(生理基础)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里的能容)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反映的形式)主观因素:1兴趣爱好2人格特点(自动化思维)3人的价值观4知识经验5职业习惯6人的心态四、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心理的产生发展角度说)5、个体心理发展的

2、概念: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应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6、心理发展的规律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同一(质变量变的统一,螺旋式)二、方向性和顺序性的统一(方向性是不可逆的)由头到尾,中心—边缘三、各种心理机能相互联系协调发展四、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速度水平方向)五、不平衡性7、心理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8、影像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生理成熟3、环境因素9、理解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P3310、推动个体行为的动机因素关系: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容原因与动力。动机

3、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相率最佳。11、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2、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联的一种意识活动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3、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2、调节和监督功能14、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活动2、无关运动停3呼吸活动变化(呼长吸段)15、注意的产生方式:定向(朝向)反射16、无意注意:

4、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7、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一、客观因素:1刺激物新异性2刺激物的强度(相对强度、绝对强度)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4刺激物之间的运动变化二、主观因素:1需要和兴趣2情绪状态、健康状态3知识经验18、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一、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二、合理的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发展自控能力四、培养间接兴趣20、注意的特征(品质):1注意的范围(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2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

5、织教学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的互换规律22、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23、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24、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25、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反比,(听觉特例是正比)26、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觉的相互作用3感受性和练习27、感觉的相互作用: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28、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性在脑中的反应29

6、、知觉得分类:概括为:刺激:视知觉、味知觉、嗅知觉对象: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结果:正确知觉、错觉生活中: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远近知觉时间知觉:活动内容、情绪态度、回忆运动知觉:直接意义上运动似动30知觉的特性:简答填空理解P1281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2整体性(接近相似连续封闭)3理解性4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31、错觉:是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是所产生的不正确知觉,它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而加以纠正(知道错觉是不可避免的)32、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认识、保持和重视3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

7、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34、表象的作用:是从低级到高级过程的中间环节35、表象特点:1形象性2概括性36、记忆的种类: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37、记忆的过程:1识记2保持3回忆(再现)38、如何合理的组织识记(简答)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合理的安排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尽量使识记的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39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合理组织识记二、指导学生用合理的记忆方法三、有效的组织复习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40、良好的记忆品质:1敏捷性2持久性3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