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

ID:36585484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_第1页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_第2页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_第3页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_第4页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辩题分析学者明星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者明星化是学术的普及的捷径观点1历史不拒绝普及  易中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个《三国》讲得天花乱坠,一支“易粉”队伍也随之形成,而且大多是青年人。青年人爱着迷,时下的中国青年似乎更爱着迷。迷歌星、迷球星、迷影星,迷来迷去,迷的都是借传媒出头露脸的人物。易中天也正是借助央视的强势传播,才得如日中天的。与别的“粉丝”不同的是,“易粉”们迷的却是学问,而且是他们一向敬而远之的史学,这实在是件稀罕事。不管易中天采用了什么方式,插科打诨也罢,玩噱头也罢,对缺乏传统文化滋养的当代青年来说,这都是难能可贵的,是雪中送炭。  去年

2、,笔者在某重点高中代语文,讲到《失街亭》一课,问讲台下的莘莘学子:“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哄然而答曰:“看过!”继而七嘴八舌补充道:“在电视上看过!”再问:“有看过原著的吗?”拭目以待,只看到孤零零一只手举起。又问:“为什么连《三国演义》也没看过?”回答乱纷纷,有说看不懂的,有说没时间的。笔者先是惊讶,继而一想,如今的中学生负担太重,学英语比学汉语用的工夫都大,对必读的古典名著也只能心向往之了。至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不但绝大多数青年人没读过,中老年人读过的又有几个?这不能抱怨大家,因为这些史著太深奥了,

3、距离现实生活也太远了。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听人讲《三国》吧。听人讲和自己读当然是两码事,但听了总比没听强得多,不但对三国史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样还能汲取到历史的养料,激起对史学的兴趣。  易先生讲《三国》,自我标榜曰“品读”,这是对的,因为他的确是在深入浅出有滋有味地解读。普及史学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电视剧,比如戏剧,比如连环画等,而品读无疑也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最接近阅读的一种,因而也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  其实,历史知识的普及由来已久,至少从宋代开始,《三国志》的普及就开始了,那便是由社会最底层的艺人们演出的评书

4、和戏剧。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三国演义》,从罗贯中的创作目的来讲,未必是在做普及,但客观上也确实是在做历史知识的普及。在当时,《三国演义》从情节结构到语言文字,都最大限度地通俗化了,是为文坛所不屑的,但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流行,才使三国故事家喻户晓,至今不衰。易中天算不上罗贯中的继承者,但从普及三国史这个角度讲,工作的性质有相同的一面;相同中又不同的是,易中天是站在万人瞩目的《百家讲坛》上,做着使无数学者眼热的名利双收的好事儿,较之罗贯中当年的处境不知好几万倍。  易中天之所以声名大噪,腰包鼓胀,固然是他有真学问真本事

5、,却也和普及工作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偌大中国,文史工作者数量庞大,有着易中天一样学问一样本事或者更高一筹的,应该大有人在;使学术走向大众的路子也决不止《百家讲坛》一种,还有很大的开拓与创新的余地。我们翘首以待。观点2也看学者明星化学术何必都在深闺从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到传统书院开馆授徒,再到近代报刊开启民智……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放弃过向大众普及文化、传播新知的责任。与此同时,古往今来的这些先知硕儒、名士方家也不乏追随者。从这层意义上说,学者明星并非今天才有。  与过去相比,现在只不过是传播媒介发生了改变,广播电视使学

6、者可以面对更广阔的受众,思想传播得更迅速,寓教于乐,也更容易产生明星般的效应。本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应只停留在书架上、图书馆的故纸堆里,也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与大众对话,在教化民众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甄别与评判,学术才更有生命力。反过来说,整个社会大众学术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会更好地推动学术的发展。  当然,学者在通过电视媒介进行文化普及的过程中,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应一味迎合观众、迎合市场,更不能讲述未经学术和实践检验过的知识;作为电视媒体,不能只注重满足观众猎奇心理,为了提高收视率,过多选择权术谋略、宫

7、廷争斗、稗官野史、揭私探秘等方面的内容。学科领域可以更广泛,角度选择可以更多样,从而能给公众展现更科学化、立体化的思想与知识谱系;作为观众,则应注意在学习中提高,不要迷信盲从专家学者的一家之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专家、媒体、大众在文化知识交流沟通方面的良性互动。  正如科技成果要完成向生产领域的转化一样,人文社会领域的学术成果也需要播种在大众的土壤中,当学者不再寂寞,当学术著作不再养在深闺无人识,当粗通文墨的观众也可以从妙趣横生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时,文化或许才能真正与天不老。观点3“学者明星化”,是今天多元社会还给学者

8、尤其是学术的公平;而且,这种价值回归仍嫌迟了点。学者明星化,是对学术的社会张力的认可;也是学术本身不可抗拒的魅力使然。长期以来,“内敛、含蓄”一直是构成中国社会真正精英的知识分子的个性标签,学者似乎就该永远闭门读书、远离红尘,中矩中规。某些人脑中有一个定势思维:明星一定是,甚至只能是“歌星、舞星、影星、笑星”等娱乐圈名人。这实在是一种肤浅的认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