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ID:36597403

大小:80.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集体备课专用稿纸_第1页
集体备课专用稿纸_第2页
集体备课专用稿纸_第3页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专用稿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主备人:时间地点305办公室召集人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和汉字的演变,了解历法和扁鹊屈原等知识。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教师讲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人创造文明,培养自豪感和自信心。重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商朝历法;诗人屈原。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离骚》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展示“十二属相图”片。猜猜你是哪个属相?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猜的属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

2、一种文字。这种文字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2)、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离骚》和屈原、钟鼓之乐。(2)、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1、什么叫“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2、什么叫“金文”?3、我国历史上文字的演变是怎样的?4、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有哪些成就?5、屈

3、原生活在哪个时代?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他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我们今天为何依然怀念他?现在我们用哪些方式纪念他?6、春秋战国盛行的(),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

4、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教研活动记录3、教授内容:探究一: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文字的演变过程怎样。学生回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总结:我国最早文字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清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作为药材,

5、卖给药店。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发现龟甲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之后是金文也叫铭文,西周晚期,文字整理为统一样式,称大篆,秦朝统一后,把文字规范为小篆之后为更简单的隶书,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为楷书。汉字发展是: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探究二归纳指出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生答师结:我们所讲历法包括三个时期成就,夏朝开始有历法、商朝历法比较完备、战国时期测定24节气。探究三:了解屈原和其作品,谈谈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欣赏作品,感受作者崇高炽热的爱国激情。学习其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品德和追

6、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4、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甲骨文、金文和汉字的演变历史,了解了历法和扁鹊、屈原等知识,了解古人创造的文明成就。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2.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3.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8课。4.学生自主学习:第9课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一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2金文(铭文、钟鼎文)3.大篆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1天文2历法3医学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屈原和《离骚》2湖北随州编钟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

7、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

8、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