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

ID:36620905

大小:67.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_第1页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_第2页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_第3页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_第4页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摘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视角宽、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能实现全色显示等优点,备受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自从1987年Tang首次报道了工作电压低、发光亮度高的OLED以来,其研究工作取得了更快速地发展。近十余年里,已经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前沿课题。虽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开发新材料、设计新型的器件结构、进行机理研究以进一步提

2、高器件的性能仍是各国研究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金属有机配合物介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既具有有机物高荧光量子效率的优点,又拥有无机物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类发光材料。自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有机发光材料成功应用于OLED后,人们希望在AlQ_3的结构基础上做进一步地修饰,以得到性能同等或更好的其它颜色的发光材料。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部分工作,我们主要是将8-羟基喹啉进行化学修饰,与金属离子锌配位得到一系列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并以此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设计新型的器件结构来获得白光、红光等发光色调可调、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

3、器件,并进行了发光机理的研究。全文共分八章,以下是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发展现状、发光原理、器件结构和材料以及器件性能表征的参数。第二章喹啉锌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在8-羟基喹啉的2位分别化学修饰苯基(Ph)、对联苯基(4-biPh)、邻联苯基(2-biPh)等不同的取代基,得到了2位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和相应的锌配合物Zn(Q-C)_2、Zn(Q-Bu-n)_2、Zn(Q-Ph)_2、Zn(Q-4-biPh)_2及Zn(Q-2-biPh)_2;用UV-Vis、FL和电化学方法表征了有机物的HOMO、LUMO轨道能级和能隙,并

4、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讨论了取代基对锌配合物能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第三章喹啉锌类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以本实验室制备的喹啉锌类有机发光材料ZnQ_2、Zn(Q-C)_2、Zn(Q-Bu-n)_2、Zn(Q-Ph)_2、Zn(Q-4-biPh)_2及Zn(Q-2-biPh)_2作为电致发光材料,选择合适的制备条件,制备电致发光器件,并与AlQ_3为发光材料的OLED的电流-亮度,电压-亮度、启动电压等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前者具有更优良的发光性能。第四章阻挡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根据色度学理论,蓝光和黄光

5、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将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Zn(Q-4-biPh)_2)与NPB作为有机发光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nm)/BCP(xnm)/Zn(Q-4-biPh)_2(40nm)/Al(200nm)的新型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调节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实现了NPB(蓝光发射)和Zn(Q-4-biPh)_2(黄光发射)作为器件双发光层的有效复合,当BCP层的厚度为2.0nm时,获得了稳定的白色发光。第五章罗丹明B掺杂ZnQ_2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以8-羟基喹啉锌(ZnQ_2)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与

6、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共掺杂,采用真空热蒸镀法制备了OLED,结构为:ITO/TPD(50nm)/ZnQ_2:RhB(x%,60nm)/Al(200nm)。掺杂不同浓度RhB使得OLED器件发射波长由550.0nm逐渐红移到584.0nm。通过对溶液态荧光光谱和器件发光光谱等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探讨了器件的能量转移及发光机理。第六章含能量助传递剂的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为了调控掺杂型OLED器件中主、客体发光材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制备了结构为ITO/NPB(10nm)/NPB:DCJTB(30hm)/BCP(xnm)/Zn(Q-4-bi

7、Ph)_2(30nm)/Al的发光器件,其中Zn(Q-4-biPh)_2(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为能量助传递剂,BCP为空穴阻挡层。通过调节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调节NPB、Zn(Q-4-biPh)_2与DCJTB三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通过阶梯式的能量传递得到掺杂染料DCJTB的发光,从而调控NPB和DCJTB的发光比例,使器件发光颜色在蓝、紫到近白、橙、红的较大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第七章非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利用Zn(Q-Ph)_2和DCJTB制备出全新结构的非掺杂型OLED,其结构为:ITO/NPB(30nm)/DCJTB(x

8、nm)/Zn(Q-Ph)_2(40nm)/AlQ_3(30n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