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

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

ID:36622841

大小:287.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_第1页
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_第2页
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_第3页
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6月第3期Techn01。gYofHighwayandTransportJun.2010No.3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钟云健,张兴来(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67)摘要:回填是处治公路隧道溶洞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回填方案细节十分重要,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以大董岭隧道施工中所遇特大型溶洞回填方案为例,介绍回填方案中一些细节的思考和比选,以及其对设计施工技术7L:r-程造价的影响,供类似工程参考。关键词:溶洞;回填;方案文章编号:1009—6477(2010)03—0108—04中图分类号:U

2、459.2文献标识码:BProbeonBackfillingPlanforExtraLargeCavesinDadonglingTunnelZHONGYunjian,ZHANGXinglai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H4合同段大董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右线隧道起止桩号下●●●●●●●●l为K14+875~K15+706,隧道长831.O0m,左线隧道起止桩号为ZK14+888.447一ZKI5+745,隧道长856.553m,属中长隧道。隧道内轮廓采用受力条件好、断面利用率高的三心圆(曲墙半圆拱)断面。拱半径为5.50m,曲墙半径为8

3、.50m,净空面积为64.25m2(图1)。2007年8月6日掘进至里程ZK15+225处,于掌子面左侧拱腰处发现一巨大溶洞(图2),发育于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0h)与大湾组(0h)地层的(a)隧道一般内轮廓岩性分界面附近部位。溶洞初见宽10~15rfl,顶底高约15m。溶洞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方位角243。,延伸距离约100in,向隧道顶部顺岩层倾向向上及向下发展;顺隧道轴线溶洞分布带宽约70113,总体呈上窄下宽的趋势。该溶洞在设计路面标高以下发育深度较大,约60ITI,基本沿岩层倾向方向向深部发育。由于洞体顶板的塌落,堆积的塌落块

4、体将原本连通的溶洞体大致分为3层,层与层之间均有大小不等的溶洞、溶隙连通,各层分布面积大小不等的厅室(图3)。经地质勘察单位用地质雷达、物探等重新勘l,.91_1.75.!L3751Qt,2,2375J!.75.!Ls8.1察,设计单位反复、多方案比选,以及业主、交通(b)路面超高隧道内轮廓单位:tin主管部门组织的12次专家评审,最终确定采用回图1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填方案。由于溶洞规模大,形状不规则,地形、地质1回填方案细节问题探讨条件复杂,对确定采用回填方案仍有众多的技术、收稿日期:2009一l1—16作者简介:钟云健(1973一),

5、男,重庆市人,本科,高工2010年第3期钟云健,等:大董岭隧道洞内特大溶洞回填方案探讨109应力等值线呈卵形分布,从内向外衰减,0.8B(B为带状基础宽度)处的最大地基应力约为0.8q(q为带状均布荷载)。很显然,一般的填料无法满足要求。于是,设计采用扩大刚性基础的办法,基础底部设抗裂钢筋的混凝土基础,基础应力假设按刚性扩散角往下传递,洞渣填料按碎石土200kPa的承载力计算,混凝土基础计算厚度为4.0m,这与以图2ZK15+225出现的溶洞往工程经验数据基本相符。填料随时间压缩、固结、嵌挤、蠕转。地下水冲刷和填料的微量流失,使得回填区域与

6、基岩之间,回填区域不同回填高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协调变形。此外,溶洞回填施工时,大型压实机具很难发挥作用,压实难度较大,而较低的压实度会使路基塑性累积变形大大增加。设计要求在填料与相邻基岩接触面尽量设置台阶,在填料基础底部设抗裂钢筋,以减少不协调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图3形成溶洞大厅1.3回填区域排水系统完善经济细节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地下水流动对可溶岩产生溶蚀是溶洞产生的必1.1回填区域与基岩的差异沉降对策要条件。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的溶洞往往保留着地受施工场地限制,回填区域的密实度及填料的下水流动的通道,而衰亡阶段溶洞空间可能被逐步填筑要求受

7、到一定影响,回填结束后仍可能发生一壅塞减小,地下水流动的通道也可能被堵塞。隧道定的固结沉降,回填区域不同回填高度之间以及与开挖后,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若施工中引起地相邻基岩问存在一定的沉降差。沉降差沿隧道纵、下水流动的通道堵塞,则可能使溶腔滞水、积水。横向均存在,纵向沉降差主要引起2次衬砌的纵向持力层受水浸泡而湿软,强度下降。另外,暴雨季弯矩,横向沉降差主要引起扭矩,见图4。针对以节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2次衬砌水压力增上受力特征,首先对该段2次衬砌设置仰拱来增加大,部分水流渗入路面边沟,养护不及时可导致水2次衬砌的整体刚度,以增加其

8、横向抗扭能力;同流漫过路面。时减少变形缝间节段长度,以大大减小纵向弯矩和因此,在回填设计中,应妥善布置溶洞回填区横向扭矩;加强2次衬砌纵向分布钢筋,以增加隧域的地下水通道,完善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