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

ID:36641094

大小:1.4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3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_第1页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_第2页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_第3页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_第4页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传大全与清代前期诗经学关联性探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十八期2016年3月頁97∼138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詩傳大全》與清代前期《詩經》學關聯性探論—以《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之專著為對象的考察楊晉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合聘教授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一、前言清代是傳統中國學術的總結,是以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對傳統學術的評價,就成為民國以後對傳統學術評價的重要參考,甚至是理所當然的結論。清代某些著名學者和書籍,曾經針對明代經學的表現,給予非常負面的評價,例如:皮錫瑞1(1850-1908)所謂「經學至明為極衰時代」之類。這類個人主觀性甚強的全

2、面否定性批判發言,自不免有過當可議之處,然而卻成為民國以來一般經學教科書的本文為科技部〈明清《詩經》官書和清代《詩經》專著關係研究〉(MOST103-2410-H-001-079-MY2)專題研究計畫的成果,感謝科技部提供經費與人力的協助。本文首先發表於二〇一五年九月四─六日由北京清華大學經學研究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經學文獻研究中心合辦,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的「第六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並於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九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例行學術月會」中發表。感謝大陸與會學者;本所蔣秋華、蔡長林、楊貞德、范麗梅等同人,以及政治大學車行健教

3、授、廈門華僑大學馮兵教授、武漢大學博士生于浩等提供的卓見;同時感謝三位不具名審查學者的用心審閱;更特別感謝成功大學侯美珍教授與政治大學鄭雯馨教授,字斟句酌的詳閱初稿且協助糾謬補闕,使得本文的立論與行文,因而更為堅實可看,謹此致謝。1〔清〕皮錫瑞著,周予同註:《經學歷史》(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頁289。-9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十八期基本內容,於是也成為相關研究者學習之際,最早接觸的基本常識,更由於「先入為主」的「銘記作用」影響,進而成為相關研究者不加質疑的「刻板印象」或「意識形態」,是以即使在清朝滅亡之後,這類評論依然不時

4、出現在某些坊間的2學術論著中,即使著名的大學者也不能免俗,總是認為明代經學衰落到極點,甚至毫無經學可言,清代經學和明代經學沒有任何關聯。大約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這種藐視明代經學或學術的氣氛纔逐漸減緩,但並沒有完全消失。清代以來藐視批判明代經學的風潮,最具影響力的當屬顧炎武(1613-1682),顧炎武對明代《四書五經大全》「全襲」元人成書,毫無學術價值的3「過當」批判論斷,經由朱彝尊(1629-1709)《經義考》、張廷玉(1672-1755)等編的《明史》、紀昀(1724-1805)等編的《四庫全書總目》(下稱《總目》)發揮張揚,於是成為

5、十八世紀以來經學界的定評。顧炎武等一類「似是而非」的批4判性言論,今日雖已辨析清楚。但由於顧炎武等清代學者與官方這類激烈批判《四書五經大全》的發言,長期以來成為相關教學的基本常識,遂導致後代經學研究者受到潛移默化,因而產生一種相當嚴重的誤解,以為清代經學和明代《四書五經大全》截然二分,並沒有任何關聯性。且截至目前為止,似乎除王靜芝(1916-2002)「清代《詩經》之學,在乾嘉之前,承明代的餘緒」的結論性睿5見外,觀察坊間清代經學史的相關研究論著,雖也有探討《詩傳大全》(以下簡稱《大全》)與清代官書《詩經傳說彙纂》(以下簡稱《彙纂》)關係的

6、論6著,然實未見有將明代《四書五經大全》納入清代經學史討論者。就經學史的2清朝以來刻意貶抑明代學術與明代經學的言論,可參閱林慶彰:〈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頁79-145;拙著:《明代詩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頁2-9等兩處所論。3〔清〕顧炎武著,徐文珊點校:《原抄本日知錄》(臺北:臺灣明倫書店,1979年),頁525-526,「四書五經大全」條。4顧炎武等評論《五經大全》抄襲元人著作問題的辨析,可參閱拙作:〈論《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的差異

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8期(1996年3月),頁105-146及拙作:〈《詩傳大全》來源問題探究〉,收入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頁317-346。陳恆嵩:《《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5王靜芝:《經學通論》(臺北:環球書局,1982年),上冊,頁329。6伍純嫺:《《詩傳大全》與《詩經傳說彙纂》比較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詩傳大全》與《詩經傳說彙纂》關係探論:簡析明代-

8、98-《詩傳大全》與清代前期《詩經》學關聯性探論—以《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之專著為對象的考察研究而論,此種是非不明的狀況,自不能等閒視之,不過探討整個《四書大全》和《五經大全》的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