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ID:36659975

大小:2.56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5-09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_第1页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_第2页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_第3页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_第4页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Chp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匝道设计1、按左转弯车辆进出主线位置分类①直接连接型匝道②半直接连接型匝道③环形匝道一、匝道分类DD型、DS型、SD型、SS型、L型①单向匝道②双向无分隔匝道2、按匝道车流方向及是否分隔分类③双向有分隔匝道④双向分离式匝道二、匝道平面线形1、匝道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匝道平面线形应与交通量相适应;平曲线曲率应与逐渐变化的行驶速度相适应;驶离主线匝道上的车辆行驶速度比驶入主线匝道上的大,应有较好的平面线形;合流、分流处应具有良好的线形和通视条件。2、匝道圆曲线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30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80150

2、100604030极限值23012080453525(1)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2)城市道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3、缓和曲线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30回旋线最小参数Amin(m)1407050353020回旋线最小长度建议值(m)703525202015主线分流点曲线半径和曲率过渡主线设计速度(km/h)分流点端部的行驶速度(km/h)分流点端部的最小半径Rmin(m)回旋线Amin(m)一般值极限值12080400160140602509070100552007060805017060504、行车视距匝道设计速度(km/

3、h)806050403530停车视距(m)110(135)75(100)65(70)453530分流点之前主线上应满足1.25倍主线停车视距的要求。主线设计速度(km/h)12010080706040识别视距(m)350-460290-380230-300200-270170-240130-180合流处通视三角区5、匝道的出入口沿主线各互通立交出入口形式应尽量保持一致性;尤其驶出口应明显易见,驶进口应保证视距条件良好;入口终点最好位于主线的下坡路段,且在匝道靠近主线之前应具有一段相互通视的路段;在主线与匝道分流处,必须为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6、变速车

4、道主线车道和匝道间的附加车道,满足司机安全顺适地完成主线与匝道间的速度变化和待机汇入主线车流安全间隙的需要。进入互通区的减速车道平行式:变速车道位置与主线平行设置,其特点为车道划分分明,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进出需沿S形曲线行驶,行车不利。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出、入口沿主线渐变加宽,形成一条附加的变速车道与匝道相连,全段均为斜锥形,其特点为线形过渡平顺,与进、出车辆轨迹吻合,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易使方向混淆。变速车道的线形: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但对双车道匝道,加、减车道均以直接式为宜。变速车道长度及出、入口角度规

5、定主线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减速车道长度(m)单车道10090807030双车道15013011090-加速车道长度(m)单车道20018016012050双车道300260220160-渐变段长度(m)单车道7060504540渐变率出口单车道1/251/201/15双车道入口单车道1/401/301/20双车道三、匝道纵面线形1、匝道纵面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匝道纵坡应与匝道上行驶速度的变化相适应;匝道本身及匝道端部纵坡变化处应设置足够半径的竖曲线以保证停车视距。2、匝道最大纵坡匝道设计速度(km/h)一般地区(%)积雪冰冻地

6、区(%)80456056505.56≤4066(1)公路匝道最大纵坡(2)城市道路匝道最大纵坡3、匝道合成坡度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30最大合成坡度(%)10.511.04、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30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形一般值450020001600900700500极限值30001400800450350250凹形一般值300015001400900700400极限值20001000700450350300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1007060403530极限值

7、7050403530255、匝道的超高收费站附近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设计车速所对应的值,接近分流、合流处就应大一些。超高过渡段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横断面组成、旋转轴位置及渐变率而定。计算公式为:超高过渡段一般在缓和曲线长度内完成。曲线过渡段应取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长度的大者作为统一设计值。超高过渡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或部分范围内进行。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圆曲线,余长置于直线上。两圆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半分别置于两圆曲线上。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方式:主线是直线或者主线是曲线的,在其内侧设置变速车道时

8、,变速车道的超高采用与主线相同的坡度。分、合流点附近匝道超高及过渡方式:楔形端以后的超高,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