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

ID:36664558

大小:1.16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5-13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_第1页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_第2页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_第3页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_第4页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姓名:刘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指导教师:缴润凯20080501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是目前学校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但社会、家庭乃至学生本人对高职教育不够认可,也不够重视。这样,高职学生入学后面l临的压力很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表现为在学校适应上有较大的不平衡性。高职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与学生个人的人格类型有较大的关系。本研究以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新生200人、吉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新生200人为研究对象,以《大学新生学校

2、适应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ⅡckpcrsonaIityQuestio加aire,EPQ)、《高职学校新生基本情况调查表》为研究工具,所得数据运用sPssll.5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高职新生人格类型及学校适应的整体情况、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2.高职新生内部男女生之间的学校适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受到各自人格类型的深刻影响。3.不同来源地新生在学校适应水平方面存在差异。4.高职新生的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关键词:高职新生;人格类型;学校适应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引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1999年我国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为国家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在此类高等教育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些牵涉学生自身的问题尤为突出。首先,高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缺乏认同感。虽然就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国家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提供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但是,在意识层面,国民中还对职业教育存在极大的歧视。以学制短、学历低为特征的高职院校学生名义上属于大学生范畴,实际上却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面l临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不适应,承受更多的学业

4、、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目前的现状是多数学生不愿意进入职业院校,千方百计地往普通学校挤;已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分数达不到普通院校的录取要求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这种趋势必然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人文素养。其次,刚刚步入高职院校中的新生,由于处在教育衔接阶段和环境变化时期,心理、生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隐患。其学校适应问题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的高职新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在入学原因方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成绩好的,由于家境或高考失利或其他原因进入高职院校;另一类是不愿意在学业上用功的,按成绩自

5、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因学生来源、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不同而拥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较普通高等院校新生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和一系列心理症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以及学生实际访谈发现,高职院校新生从外在观察来分析,他们大多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本科生面前抬不起头:学习、生活积极性差,认为自己前途灰暗;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多疑,缺乏必要的信任感。针对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今天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政策导向,经过实际的考证认为,结合人格类型研究高职院校新生的学校适应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此项研究可以为高职新生打下良好的心

6、理基础,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交往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为保证高职教育能为社会建设输送合理、健康的技术人才队伍提供理论依据。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一)人格及类型一、研究综述1.人格的涵义人格一词的英文pcrsonality是从拉丁文pefso舳演变来的。拉丁文的原意是面具。面具是用来在戏剧中表明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而这也就是人格最初的含义1。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使用“人格”的概念,并引申出较复杂的含义,包括: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方式,他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声望和尊严。在现代英文词典里,仍然可以在“人格”(p

7、ersonality)这一词条下看到上述含义的影子。心理学家们对人格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阿尔波特(G.舢lport)曾列举出50种不同的定义,足见人格概念中的分歧,同时还表明人格的复杂性。但众多定义有一个基本相似的看法,即认为人格是与人的行为风格或行为模式有关的概念。从以下各种定义可以看到这种共识:“人格是个体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艾森克,1955);“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情境中的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